当前位置:首页 > 校企对接工程 >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赵建国)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目标’,希望他们继续以刻苦学习的精神到企业实习,为自己和学校、企业增光添彩。”8月5日,在2014年首期知识产权校企对接工程结业的当天,特地赶来重庆“对接”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王鹏高兴地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
         这一天,还有来自中兴通讯、三一重工、小米科技、奇虎360、中科专利、北京轻创、北京握奇、广州华进联合等企业及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猎头”们在现场实现“对接”,认领了23名学员,占第二阶段学习结业学员的近60%。其他的学员也基本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预定”,将陆续走上实习岗位。
         “这样的成功让我们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有了满意的收获,令人心潮澎湃。”此时此刻,无论是学员还是教师,无论是亲临现场的企业管理者还是对接工程的组织者,都不约而同地表达着同样兴奋的感受。

台前:学有所成的生力军

         “你的权利要求书为什么要写成封闭式的?”
         “根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及审查指南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8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企对接工程结业汇报展示“演出”在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开场。学员们分成9组,上台讲解自己撰写的交底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并接受校企对接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的质询。面对台下十几位来自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大牌专家的提问,学员们都能利用学到的实务知识和掌握的专利法律法规、规章的条文,立即作出解答,精彩程度不亚于大学里硕博毕业论文答辩的场景。
        “同学们每天都在讨论甚至争论中不断纠错、不断充实自己,这种情景式的教学让我们进步很快。近一个月高效率的集中培训,使我们掌握了平常可能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是参加校企对接工程,很多同学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么丰富的专业知识。”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员储璐,时常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想。她讲到,在近一个月培训中,授课教师在讲解相关法条、规章时,首先对法条设立的初衷和沿革作清晰的说明,然后让学员根据法条,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专利文书的撰写练习,并组织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对抗练习,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再提出改进意见。到结业时,学员们都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专利法全文和审查指南的基本内容,并掌握了一定的实务技巧。
        “老师的真情和责任心始终感动、激励着我努力学习。”来自顺德的学员徐志光始终对极其负责的授课教师们念念不忘。他说,在实务课上,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康信智圆公司等单位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队伍,面对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实务的学员,循循善诱,告诉大家难点和要点,一对一进行辅导,还在课后牺牲休息时间耐心解答学员的问题,勉励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把基础打好。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同学们就像一棵棵拼命吮吸甘露的小草,顶着重庆每天近40摄氏度的高温,用火一般的热情全力以赴地学习。从早到晚,不仅在课堂,而且在宿舍、在餐厅、在校园的小路上,大家都在讨论着学习内容。有的同学甚至在晚上11点宿舍熄灯后,还在宿舍墙角的小课桌旁用床单挡住光亮,自己在台灯下学习到深夜。
        “通过近三个月的网络培训,和27天的线下封闭培训,学到了从专利申请到复审诉讼一系列的知识技能,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对知识产权实务一无所知的‘小白’了,特别感谢把我领进知识产权大门的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各位老师们。”这些年轻的学生们,利用时下流行的QQ群、微信群和自建的“知识产权校企对接工程黄埔一期”博客,分享学习的心得、职业的梦想、朴素的情谊,向天天朝夕相处的辅导员——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李勋、潘威,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重庆)基地苏平院长、胡海容主任等表达着谢意。结业之际,他们也在博客中申明了自己的志向:“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带着火一样的激情,将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
        “培训之前,是企业挑选我们,培训之后,是我们开始挑选企业了。”尽管还带着些稚气,但是从这些绝大多数是“90后”学员的快言快语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即将走上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岗位的生力军们近一个月来发生的变化和满满的自信。

幕后:辛勤操劳的开拓者

        “我们就是来‘抢’人才的。”在结业现场,多家企业负责人都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经理陈尧一样,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来意。陈尧向记者谈到,中兴通讯一直在“盯”着校企对接工程,主动来“对接”并希望多派学员到企业实习。他表示:“我们信任校企对接工程,而且亲眼看到学员结业式上的确表现不俗的表现。”的确,校企对接工程从最初的658名学员,经过近3个月的混合式培训,层层考试、面试,最终选拔出这41人参加线下集中培训,堪称不易。
        “企业的认可,是校企对接工程获得成功的根本,也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校企对接工程具体组织者,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教务二处处长邓一凡深有感触地表示,看到校企对接工程今天收获的成功,当初“垦荒”时的种种担心都烟消云散。他在感谢所有参与者付出努力的同时,眼光看得更为长远。他表示,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将以校企对接工程为基础,致力于探索建立全国范围内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养标准。
        “无论对企业还是大学生来说,校企对接工程的意义都非同一般。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实务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员掌握最有用的技能,如何授课也让我颇费思量。”校企对接工程培训授课教师之一、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专利运营总监李富山向本报记者谈到,他花费了数个夜晚的心血,精心编写了实务技能课程,还特别开了知识产权职业规划的“独家”课,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其实,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授课教师,都像李富山一样,按照培训规划,默默无闻地在幕后辛勤操劳,为学员奉献出一堂堂堪称精品的课程。
        “校企对接工程的成绩令人欣慰,值得继续探索,今后可以考虑采取分地区就近培训、分学历、专业归类培训、以及针对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就业开展实务培训等方式,将校企对接工程做得更接‘地气’。”正如校企对接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袁真富教授所言,来自各界的代表都表达着对校企对接工程更多的期望。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新才、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曾学东都一致希望,校企对接工程能做成精品工程,祝愿学员在知识产权事业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稳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0.6%,同比提高近6个百分点;同时,通过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65%以上。这两大因素决定了企业与中介机构对知识产权实务实人才的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呈现明显供不应求的局面。而知识产权校企对接工程,解决的就是培养企业与中介机构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难题。
        “如今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最需要的不是理论家,而是能与国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掰手腕’的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对校企对接工程的目标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表示,校企对接工程是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之一,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获得了成功。下一步,校企对接工程的工作重点应该向品牌化、标准化、高层次、多主题方向发展,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457号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