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蚕宝宝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唐德4亿夺灿星好声音版权
浏览次数:395

  
  (记者马喆 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按照原定计划,拥有明星导师、按动红色转椅,中国好声音今年将进入第五季。不过新一季大幕还没开启,变化先行降临。近日,一直活跃在影视领域的唐德影视转战综艺节目,以60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未来四年《the Voice of......》在大中华区的版权。这意味着,上海灿星公司失去《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版权。
 
  顶级艺人的导师制、导师之间口无遮拦的嬉笑怒骂,旋转的红色座椅,都是《the Voice of......》区别于其他综艺节目的标志。如今,《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所有方改换门庭,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未来,我们熟悉的,灿星公司的《中国好声音》又该转向何方?
 
  看过《中国好声音》的朋友,对于梦想导师拍下按钮、旋转座椅、选择学员的节目形态肯定不会陌生。一些嗓音条件特别出众、极具发展潜力的学员,甚至会引发多位导师之间的争夺战。
 
  在节目之外,《中国好声音》是荷兰塔尔帕公司拥有版权的《the Voice of......》节目形态的中文版,作为一档红遍全球真人秀的中国版,2016年的《中国好声音》版权,也引发了上海灿星和浙江唐德影视之间的争夺战。上海灿星是此前四季《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对好声音“熟门熟路”。唐德影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资本雄厚。
 
  从结果上,唐德影视以每年1500万美元,总价约合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下了未来四年《the Voice of......》在大中华区的版权。这一说法得到了荷兰塔尔帕公司的确认:
 
  “我非常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灿星拥有前几季的所有权,但是他们没有续约,我们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消息。到了2016年1月份,《中国好声音》或者“好声音”所有的版权都归塔尔帕公司所有,这在全球都是同样的。现在,正如大家所见,我们选择了唐德公司作为好声音版权的所有方。”
 
  据了解,唐德每年1500万美元的版权费用,要比之前灿星方面每年支付1000万美元,高出了500万美元。在真金白银面前,也难怪荷兰塔尔帕公司“见风使舵”。
 
  但另一方面,好声音积累的巨大的市场关注度与商业价值,引得其他影视投资者的觊觎,也是自然的。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好声音某凉茶的冠名就卖出了2.5亿人民币,至于其他的打车软件、手机、电商广告加起来,据说达到了20亿元左右。
 
  唐德影视董事长吴宏亮称,这就是一个商业行为,至于值不值,有多大风险,各家的帐自己算。不过,灿星方面确认为,拥有“好声音”版权的塔尔帕公司是在和自己“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单方面终止了谈判,并且找个潜在的买家。
 
  灿星宣传总监陆伟表示,在此前协议中,灿星拥有《中国好声音》优先续约权,去年好声音结束之后,就向塔尔帕方面发出了确认函,购买新一年的《the Voice of......》的模式,对方确认收到,双方就开启了续约谈判。今年1月8日塔尔帕公司突然发函要终止授权,不再把模式授权给灿星,灿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一直在进行相关的谈判,他们追函表示单方面终止是无法接受的。
 
  20号的时候,唐德公布了一份公告,和塔尔帕草签了一份意向书购买《the Voice of......》的模式。灿星方面认为这首先违反了善意的原则,在谈判的过程中,对方找了另外的潜在买家,使得灿星的独家续约权没有得到保障。
 
  荷兰塔尔帕公司曾回应称,灿星提出的“独家续约权”,只是优先谈判权。目前,灿星方面已经公布了2016年第五季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名单,周杰伦、那英、汪峰、庾澄庆四位重量级导师全部在列。陆伟表示,即便失去《the Voice of......》的版权,灿星方面将打造一档全新的“音乐选秀”节目,因为节目模式的中文品牌是属于灿星的,同时它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的歌唱类真人秀选拔类的牌照也是属于浙江卫视和灿星的。所以目前想要去研发一个全新的自主原创的模式,但是还是叫“中国好声音”,制作新一季的节目。
 
  电视媒体人罗姣姣分析,好声音模式在中国的成功和灿星此前的积极运作是紧密关联的,但同时,灿星也通过好声音的品牌和模式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至于版权方的选择,也很难说谁对谁错。此外,今年很可能会有两个好声音节目,出现在电视上,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分道扬镳,两方弄得很凶。灿星会自己做一个,唐德和塔尔帕方面做一个,今年现在可能会有两档类似的节目。灿星现在很多节目和好声音有点像,转椅是一个模式点,舞美、LOGO什么的肯定要改,不改肯定会侵犯相关的权益的,具体的内容、形态也要调整,但是也不会完全变样子。来源:央广网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