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雁子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原创家具做“互联网+” 版权问题必须解决
浏览次数:474

  
  家具家饰产业是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圳也一度作为国内的行业发源地集聚了优厚的资源,诞生了众多一线品牌。有公开数据显示,家具、家饰两个行业为深圳贡献了2000亿元的制造业内销产值和100亿美元的出口产值。
  深圳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家具、家饰的生产与采购集散地。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近年来,深圳在家居、家饰设计的原创性方面不断提升,物本造、本然、自在工坊、那特等品牌共建了“深圳特驱”原创设计师品牌联盟。
  正在成长阶段的原创设计师品牌既面临着与大品牌不同的风险挑战,也有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优势。他们如何生存?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学融入创意设计?如何用原创设计与当代生活互动?
  日前,一场“原创设计与当代生活”活动在艺展中心举行,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对“深圳特驱”原创设计师品牌联盟主席孔武进行专访。
  谈设计
  顺势而为即为美
  中国原创家具设计如何体现本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孔武:我演讲的题目是“无边界的构造”,就是说人们习惯于从设计的角度观察生活,而生活的轨迹无法预设,万物均有其属性,顺势而为即为美。设计不应局限于形而上的风格主义,更注重从内心挖掘对美好生活的感悟,探究多种材料的可能性。
  从我个人来讲,做设计时不会考虑是做传统还是做当代人的设计。但毕竟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是自然而然的元素。
  但是传统的美,并不需要过于直白,这是一个“行”和“意”的问题。中国人的家具传统跟礼节密切相关。如果要在家居设计时体现传统的文化,可能更多要从精神方面去考虑。比如做一把椅子,不是说在椅子上加一些中国传统的符号就可以,而是希望从整体上看来有中国的气势。
  现在中国处在一个传统文化复兴的阶段。市场上对于家具的需求,不管是普通消费者,还是设计公司、酒店会所的投资人,他们都倾向于明清家具。但我们所看到的明清家具,并不是每一件都是美的。
我们做原创家具设计,并不一定都要去迎合这个需求和趋势,而是要真正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更多的是要从“意”的角度去思考,将传统的美学融入现代的设计。
  谈市场
  对原创设计需求有所增多
  说到市场需求,设计师家具品牌目前的市场情况如何?
  孔武:市场这一块,目前确实挺难。实体经济不好影响着整个房地产行业。虽然深圳今年楼市稍好,但全国其他城市并不乐观,而我们的客户是全国性的。家具与房地产行业关系紧密,早几年房地产盛行,我们这种定价较高的创意型家具很受欢迎。
  形势不好,我们也在节约投入。比如今年“特驱”联盟推掉了很多展会,包括深圳的家具展饰品展和将举办的上海家居展等。以前我们经常会去参展,展会可以带来直接的顾客和订单。很多外地经销商都是带着需求来的。但是今年来看,来的人比较少,成交金额也比较少。
  目前,“特驱”联盟的原创品牌都在修炼内功,研发新的产品,做一些店面方面的调整等。
  在市场不好的形势下,原创设计家具品牌如何生存?
  孔武:虽然大环境不好,但对于原创设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以前很多的酒店、会所、茶舍为了实现一些东方意境,往往会采用仿明清或北欧的家具。但现在,我们这些品牌也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客户意识到,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光有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出彩,家具配套普通甚至大众化,会减弱整体效果。这些客户的反馈会给我们很大的信心。
  从设计水准上来讲,目前,国内一些好的原创家具设计师意境已达到了国际水准,但是家具设计师们还面临着跟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们的沟通问题。如果室内设计师们对家具设计非常了解的话,他们愿意真正去选用更有特点更适合的产品的话,原创设计家具品牌的生存会好很多。设计师品牌的价格肯定会相对大众品牌贵,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是酒店和设计公司,这样的群体还需要更多去沟通和了解。
  谈渠道
  版权问题是实现“互联网+”瓶颈
  随着实体店的成本和风险增长,原创设计师们是否有运用互联网做销售?
  孔武: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通常来讲,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网络上销售。但一个问题是,淘宝上的店家定位是大众的,价格很有吸引力。相比之下,设计师品牌没有价格优势,因为设计师品牌不靠走“量”,我们靠的是“质”。但形式也慢慢在发生变化,我最近在关注线上家具店的资讯,也会去看淘宝天猫上一些比较好的产品。我发现,从服装开始,淘宝上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只卖便宜货,他们会慢慢尊重原创设计,家具也有这样一个苗头。
  此外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淘宝上抄袭太容易。设计师们对这一点非常担忧。如果淘宝对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或者单独列一个原创的区域,设门槛进入,有惩处机制,建立信任感,慢慢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家具品牌采用这个渠道。来源:南方日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