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雁子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东北大板”又“打架” 送检还好都“合格”
浏览次数:445

  
  一款包装“复古”的“东北大板”雪糕、冰淇淋自去年走红,冷饮市场迎来一股“怀旧”热潮,让消费者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这款原由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宝石东北大板”,爆红后冷饮市场涌现出大量相似的产品,“蓝宝石”、“绿宝石”、“红钻石”等各类“东北大板”层出不穷,“品牌之争”也随之展开。
 
  近日,“蓝宝石东北大板”所属和信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炳辉称,公司将再次与“红宝石”对簿公堂,诉其不实言论损害公司声誉。
 
  而此前“红宝石东北大板”生产企业曾举报“蓝宝石东北大板”为假货。
 
  谁才是真正的“东北大板”?纷争背后,消费者其实最关心的还是质量,新京报记者为此随机购买“东北大板”样本送检,显示没问题。
 
  第1回合
 
  “红宝石”对阵“蓝宝石” “蓝宝石”曾被指山寨遭打假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个社区和街道,发现不少街边小店、小型超市和便利店均销售有“东北大板”,品牌不同,售价均为每支3元。
 
  其中,“红宝石东北大板”中除了一款纸质包装的白色方形奶油冰淇淋外,另有红、绿、黄、咖啡色四种颜色的雪糕,均为简单的透明塑料袋包装,包装显示“红宝石东北大板”字样。
 
  而其他各品牌“东北大板”并未见到冰淇淋产品,只有极为相似的透明塑料袋包装的各口味雪糕,包装上也同样是“XXX东北大板”。
 
  不少消费者称从未注意过具体的品牌,“只是那种纸质包装的白色方形原味奶油冰淇淋味道最香浓,最像小时候冰淇淋的味道”。多位小商店老板也说,“‘红宝石’原味奶油雪糕卖得最好”。
 
  对此,“红宝石”公司多次公开宣称,“红宝石东北大板”为注册商标,只有“红宝石”牌的“东北大板”才是正品,其他“X宝(钻)石东北大板”涉嫌侵权、傍名牌。
 
  但其他品牌“东北大板”的企业则声称,“东北大板”并非特有名称,而是通用名称,“大家都可以用”,不存在“山寨”、侵权问题。
 
  “红宝石”称出于防御,公司之前曾一并注册了“绿宝石东北大板”商标,市面上销售的“绿宝石东北大板”涉嫌侵犯商标权。
 
  今年5月25日,持有“红宝石”及“红宝石东北大板”商标的大庆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还把“蓝宝石东北大板”的青岛经销商告到了青岛市李沧区市场监管局,称其侵害了“红宝石”的正当利益。而后,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封存了一家涉嫌销售侵权雪糕的经销商的产品。但“蓝宝石”反驳称,“东北大板”和“Cola(可乐)”一样,“可口可乐可以用,百事可乐也可以用”,是谁都可以使用的通用名称。
 
  第2回合
 
  “蓝宝石”起诉“红宝石” “红宝石”被反指侵犯名誉权遭起诉
 
  就在青岛经销商被“红宝石”举报后,“蓝宝石”近日宣布准备再次起诉“红宝石”,状告其“侵犯名誉权”。
 
  “蓝宝石东北大板”所属的和信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方面负责人称,“蓝宝石东北大板”资质齐全,完全是合法经营。
 
  其代理律师胡伟楠公开出示了和信美相关商标证书及外包装专利证书,其中包括“和信美”商标注册证书、“蓝宝石”及“蓝宝石东北大板”商标已于2014年4月27日获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的证明、东北大板包装袋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胡伟楠称,和信美正在准备对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提起诉讼。
 
  截至发稿,“红宝石”公司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这是“蓝宝石”第二次起诉“红宝石”了。在去年7月,因“红宝石”公开指“蓝宝石” 是假冒的,“蓝宝石”为此把“红宝石”以侵犯名誉权告到了北京市朝阳法院。
 
  关于这场诉讼的结果,“蓝宝石东北大板”所属和信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炳辉只解释称,“当时对方称公开指责我们‘蓝宝石’的不是他们的员工,所以案子不了了之了”。
 
 
  第3回合
 
  “红宝石”状告“红钻石” “红钻石”被法院判为侵权
 
  “红”、“蓝”争论的焦点,在于“东北大板”是特有名称,还是通用名称。
 
  其实,今年3月,“红钻石东北大板”生产企业被“红宝石”告上法庭,法院认定“东北大板”为特有名称。
 
  据今年3月底发布的《大庆市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巨野玉冰源食品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原告大庆市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起诉山东省巨野玉冰源食品有限公司,称其生产的“红钻石东北大板”使用“东北大板”作为商品名称,有傍名牌的主观恶意,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判决书里称,早在1999年8月14日“红宝石”商标就获准注册,核定使用商品为冰淇淋、冰棍。红宝石公司2013年5月将其生产的“红宝石”东北大板冰棍投放市场,并在2014年夏季引起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认定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知名商品。
 
  最终,法院驳回“红钻石”关于“东北大板是通用名称,不是原告商品的特有名称”的辩解,认定“红宝石公司冰棍商品名称东北大板,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显著特征,应认定为特有名称”。
 
  最终法院判决,山东省巨野玉冰源食品有限公司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涉案冰棍商品上使用商品名称“东北大板”,并赔偿“红宝石”大庆市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经济损失5万元。
 
  实验
 
  “东北大板”检测没问题
 
  “东北大板”品牌之争愈演愈烈,网上企业间的相互指责铺天盖地。不过,消费者在关注“谁才是真正的东北大板”同时,对市面上不同的“东北大板”的质量安全也产生了不少疑虑。毕竟吃得安全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
 
  为此,新京报记者近日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部分“红宝石”、“蓝宝石”品牌的“东北大板”雪糕样本,送到北京一家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对其进行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东北大板”样品的菌落总数均合格。
 
  大肠菌群的测试中,“红宝石东北大板”样品并未检测出大肠菌群,而“蓝宝石东北大板”中则检测出了大肠菌群成分。不过,检测人员进一步实验显示,“蓝宝石东北大板”样品的大肠菌群量为160MPN/100g,在国标限值范围内,为合格。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好事。随机选取的市场在售的“红宝石”、“蓝宝石”品牌的“东北大板”中,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指标均合格。不管品牌纷争如何激烈,消费者至少还能吃得放心。
 
  ■ 冷饮食用提醒
 
  雪糕冰淇淋问题频发 食用习惯是隐患
 
  炎热夏季,冷饮食品热销。今年以来,与雪糕、冰淇淋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被曝出。
 
  3月,美国蓝铃公司部分冰淇淋产品被李斯特杆菌污染导致3人死亡,随后宣布全球范围内召回全部冷冻甜品。
 
  5月16日,西安28个孩子因吃冰淇淋食物中毒。他们食用了同一家“鲜奶吧”的冰淇淋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症状。经西安市疾控中心10天的检测分析,最终确认为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6月初,香港从新西兰进口的59箱冰淇淋大肠菌群超标被召回。该冰淇淋品牌为New Zealand Natural的 "Chocolate Ecstasy"口味冰淇淋,大肠菌群含量超过了正常的每克不超出100个标准的三倍之多。
 
  多位营养与医学专家针对常见的冷饮消费误区,为公众提出安全食用的建议,而冷饮食用习惯的安全隐患值得注意。
 
  1 饭前饭后别吃冷饮
 
  去年8月,广州一位高中女生午饭前空腹食用了一支雪糕,饭后出现腹痛、呕吐、虚汗和腹泻症状。
 
  专家建议,不要饭前或饭后马上吃冷饮。由于冰冷的刺激易造成胃肠毛细血管收缩,影响消化腺的分泌,使消化过程不充分,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就餐前食用过凉的食品,会导致胃肠的血液循环会减慢,杀菌能力降低,如果此时食用的食物中含有病菌,吃进去后则更容易生病。
 
  2 老人儿童和脾胃虚的人得少吃
 
  此前,长沙县黎托乡一位老人食用雪糕后诱发心梗。贪凉是诱发老人心梗发作的重要原因。
 
  每到夏天都会接到不少因贪吃冷饮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的患者。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赵锡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冷饮。儿童的脾胃娇嫩,老年人脾胃易虚弱,血管调节功能差,因此儿童和老年人应尽量少吃冰凉的食品。此外,脾胃虚寒的人也应少吃冷饮。
 
  另外,甜筒等冰淇淋商品上没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热量常被忽略。事实上,大多数冷饮食品都富含热量。范志红说,很多冷饮的成分就是冰水加糖,再添加些色素或添加剂,“除冰淇淋还有点营养之外,其余的冰棍、雪糕跟甜饮料一样,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食用要适可而止。
 
  她建议要注意频次,可把每天吃一次改为每周吃一次;每次最好买小份,也可以两人分吃一份;吃冰淇淋后,其他甜饮料和甜点就要少喝少吃;对“三高”人群来说,吃了冰淇淋就要减少肉、奶等食物的摄入量。
 
  3 雪糕也有保质期
 
  不同冷饮标注的保质期各有不同,短至6个月,长至两年。一些消费者自家的冰箱里,偶尔还会找到前一年没吃完剩下来的“陈年雪糕”。
 
  雪糕保质期能有多久,隔年的雪糕是否还能吃?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08年国家取消了统一的冷饮保质期标准,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来确定保质期,并报质监部门备案。我国最新的食品保质期目录,没有对雪糕、冰激凌等冷冻食品的保质期规定,原因是雪糕、冰激凌这类产品由于含奶油、蛋白质不同分为不同类型,产品包装等因素也对产品的保质期有影响。
 
  专家建议,雪糕也有保质期,不宜放置太久再食用。而且很多冷饮的保质期对冷冻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买回家后如不立即食用,需要放入冰箱冷冻,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忽冷忽热”,否则会导致雪糕变质,微生物加快繁殖,影响食用安全。
 
  4 放入冷冻室储存未必就安全
 
  买冷饮食品放在冰箱以备随时食用,是很多家庭习惯做法。记者发现,不少家庭的冰箱冷冻室里,冷饮食品与生鲜肉类并未分离放置,而是混在了一起。
 
  专家强调,低温并不能够杀死细菌,只是减缓细菌的繁殖,一些嗜冷菌、霉菌在低温下仍会大量繁殖。与生鲜类食品混放在一起,将导致细菌对食物的交叉污染。
 
  “冷冻食品和其他食品最大的区别是,直接使用,而并不经过加热。”范志红说,生鲜肉类等食品从冰箱取出后,在食用前会加热,能消灭细菌。而冷饮则是从冰箱取出后直接食用的,如果冷饮在冰箱内被生鲜肉中所携带的细菌污染,在未经加热食用时,可能有致病的风险。
 
  她建议,冰箱冷冻室内的食物要做到生熟分开,按食品种类分别隔离放置。“如果储存时间很长,建议每类食品要放在单独的格子里,避免交叉污染”,最上层的抽屉放马上能直接食用的冷饮;中间一层放冷冻的熟食或面食;最下层放要存放很久的生鲜肉类食品。(来源:新京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