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蚕宝宝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开拓海外 海信到主流市场做主流品牌
浏览次数:463

  
  “没有技术,成不了名牌;没有核心技术,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知识产权这个DNA,百年海信就只能是个梦想!”青岛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常用“木桶理论”来强调技术创新对于海信的重要意义,“核心技术是桶底,其他进步因素是桶帮。没有桶底,桶帮再高也存不住水。”
 
  作为国家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截至2014年年底,海信集团电视销量已连续12年位居国内第一;4K电视全球销量第三;冰箱、空调分别居国内第二和第四位;智能交通和光接入模块产品全球第一。过去3年里,海信集团销售收入从716亿元上升到千亿规模,增幅近40%。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4》显示,海信名列海外民众最熟悉的中国品牌第七位。
 
  冲破垄断,打造中国版“梦幻显示器”
 
  2015年1月,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由海信自主研发的“ULED”显示技术获得了“年度显示技术金奖”,令业界瞩目。
 
  实现技术反超,一直是海信的梦想。从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到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再到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制定,海信一直在努力打破电视核心部件由日韩企业垄断的局面。2011年日韩企业相继推出OLED样机,技术上刚刚取得“平行身位”的海信绝不落伍。
 
  “OLED技术是每个像素点自发光,不需要模组。”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建伟介绍,“虽然被称为‘梦幻显示器’,但OLED产品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价格居高不下,致使产业化过程比预期慢,但这是个巨大的威胁。”
 
  面对挑战,周厚健向技术团队下了攻坚的死命令:“一定要趁着OLED现阶段尚存可靠性不足和高成本的劣势,尽快研发出一款比OLED显示效果更好的电视。”
 
  2013年,海信成功推出了自己的ULED电视,以较OLED更低的成本,把液晶屏幕的画质效果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其第二代量子点曲面ULED在画面颜色表现力、清晰度、亮场表现力和画面流畅性等方面均优于OLED。开启“无屏”时代的海信激光显示技术,更是让韩国媒体惊呼“海信走在了前面”。
 
  开拓海外,到主流市场做主流品牌
 
  “眼前的饭碗在国内市场,长远的发展在海外市场。如果发展无望,后续是没有饭碗的。”谈到开拓国际市场,周厚健非常笃定。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海信“走出去”战略水到渠成。2014年,海信集团出口额达26亿美元,7年品牌收入增长18倍。在美国,海信是唯一以自有品牌进入Costco、BestBuy、沃尔玛等主流销售渠道的中国彩电品牌;在欧洲,海信销售收入3年增长7倍;在澳大利亚,海信电视排名第二。海信产品已经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在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雪玉眼里,从贴牌到创牌,从“正名”到扬名,海信20年的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
 
  “我们在国际市场开拓阶段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方雪玉回忆,“常常几个人开着车,载着产品,天不亮就出门;有时候好不容易约见了商场的产品经理,留下了样机就没有了回音,我们就不停地致电联络……”2010年年底,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方雪玉和她的同事终于在德国拿到了第一个200万欧元的订单,这对全面打开欧洲市场意义重大。
 
  目前,海信已经在美国、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在南非、墨西哥、捷克等国家建设了生产基地,初步奠定了国际化发展的基础格局。
 
  做大“桶底”,新兴产业“弯道超车”
 
  对技术的信仰,已经成为海信人的文化基因。多年来技术创新的沉淀和积累,使得海信远远超出家电企业的范畴,成为一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科技公司。
 
  在海信新产品展示厅里,记者被一套Higemi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演示器吸引。“这套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借助3D图像观察脏器、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在计算机上采取虚拟手术的方法,帮助确定最佳手术方案,降低了诊疗风险和费用,这是全球首创。”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介绍,“海信显示器的超高分辨率和对比度是Higemi系统的技术支撑。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各大医疗机构。”
 
  很少有人了解,海信集团在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创新也成绩斐然。目前,海信智能交通系统已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50多个城市,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快速公交(BRT)系统更是以70%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2010年,海信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为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OTT盒子提供服务支持。”程开训说,“目前海信智能电视用户数已达1000万,2017年将达3000万规模,海信已经形成了‘终端+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制定、实施,中国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期待并相信,海信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成为影响全球的一流品牌。”周厚健对未来充满信心。(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