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冰雪天地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费用高昂成海外专利授权主要障碍
浏览次数:409

  
  原标题:费用高昂成海外专利授权主要障碍
 
  □本报记者张维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发布《关于PCT制度在中国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01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排除由于本身技术含量不高、没有授权前景而不进入国家阶段的申请,中国用户通过PCT途径获得海外专利授权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难:成本高、不懂国外法律制度、不熟悉申请程序。”
 
  2014年PCT申请达2.55万件
 
  《报告》显示:自我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以来,PCT已成为我国用户向外申请的重要途径。
 
  我国用户的PCT申请量逐年提高,2012年PCT专利申请量为1.86万件,2013年达到2.15万件,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日本之后,2014年PCT申请更是达到2.55万件,同比增长18.7%。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4年的统计结果,在企业PCT申请前三强中,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3442件位于首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2179件位于第三位,仅次于美国高通公司的2409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企业技术积累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正在稳步提高,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企业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院校申请人方面,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跻身大学PCT申请前50强。
 
  但是我国申请人每件PCT申请进入国家或地区局的数量虽然从1个提高为1.2个,仍低于世界平均进入量3.2个。
 
  难以掌握国外法律问题凸显
 
  虽然我国用户在利用PCT制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的平均数量和获得海外专利授权的数量仍然较少。
 
  调查发现,费用高昂是影响我国用户向外申请的主要障碍之一。2014年有84.6%的被访者认为目前PCT申请费用非常高或者比较高,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国家阶段费用偏高,较2013年的82.3%、2012年的55.3%有所增长。某些用户指出国家阶段的支出已经成为申请过程中的主要支出,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专利布局的决策。
 
  《报告》指出,虽然WIPO的费用减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助政策,使得许多用户能从中受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申请成本,但在深访中用户反映现有优惠政策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按照WIPO的费减标准,我国PCT申请人中只有自然人能享受90%的国际申请费用的减缴,尚不能惠及中小微企业和研究机构,费减政策的覆盖面过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资助因资金有限,对企业的支持也有限,而且资助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部分企业用户对地方的资助政策不了解,影响了对资助政策的利用。
 
  由于法律体系、语言差异以及专利制度本身的复杂性,有63.2%的被访企业反映在PCT申请中常常遇到难以掌握国外有关法律的问题。美欧等国专利制度历史悠久,其制度体系庞杂,难以被我国的用户完全掌握;一些新兴经济体法律制度环境复杂,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也会影响我国用户对其法律制度的了解,制约了我国PCT申请进入其国家阶段。
 
  30%的被访企业反映因不熟悉申请渠道和手续影响到其提出PCT申请。这些企业往往规模较小、自身能力偏弱,对PCT申请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即使有向外申请的需求,也无法完成有效的申请。
 
  用户呼吁降成本简程序快获权
 
  《报告》指出,我国的PCT用户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四个方面:降成本、简程序、提质量、快获权。为了降低申请成本,PCT用户希望对现有的费用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在历年的调查中都有较高比例的用户认为WIPO的费减政策应当扩大适用群体范围,希望能惠及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
 
  目前,WIPO正通过第三方意见系统、补充国际检索、协作国际检索等程序设置和制度完善措施,试图进一步提高国际检索报告及书面意见的质量。对此,我国的用户表示关注,但态度比较谨慎,在考虑提高检索和初审质量的同时,还考虑是否影响授权前景,是否会造成申请周期的延长以及是否会带来费用的增加等。本报北京6月4日讯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