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蚕宝宝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储备充分科研成果
浏览次数:363

  
  说起哈医科大学的专利发明储备,有位大名鼎鼎的“专利大王”,也就是眼科专家崔浩,目前他共获得73项发明的专利,占全校专利总数的近15%,大到视力检测精密仪器,小到一张儿童视力检测表,着实让记者大开了眼界。“‘小制作’解决实际‘大问题’,”崔浩向记者说介绍道,“这个视力表上画的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向各种方向开口的‘E’,而是画着不同水果或是小动物,一来方便儿童识别,也能激发孩子的体检兴趣。”
 
  一直以来,哈医大都十分注重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保护。2003年哈医大成立了校内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处,以主要承担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并提出“以专利管理为中心,实现知识产权工作对科技工作全程覆盖”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机构建设、加强激励机制等手段,有效增强了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切实的产权保障。据科技研发与产业处副处长岳鹏介绍,学校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发明专利在授权专利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截至目前校内有效的发明专利项目已达到500余项,为开展成果转化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储备。
 
  此外,为了规范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落地”,哈医大还于2006年颁布了一套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大力鼓励有创新成就的科技人员,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于成功推广应用的科研成果,学校将收益的70%作为对发明人的奖励,以鼓励科研人员走向市场、走进企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
 
  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落地”
 
  “研发和转化像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岳鹏说,“医科大学在科技研发的实力在全省生物研发能力上是首屈一指的,但大学不能只局限在象牙塔里,也要把科研智慧和研究成果面向市场进行推广。”
 
  在我国高校以知识产权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尚待理顺的背景下,哈医大根据国家和地方现有政策积极打通了成果转化的各种渠道,以专利实施许可为代表的快速转化通道和以专利权转让及专利权作价入股为代表的长期性、高收益的成果转化通道,力争使每一个发明人的成果转化意愿得到落实。为此,哈医大摸索出了一条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依托校办高新技术企业以放大学校科研源头作用,不断推动知识产权应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之路。
 
  “结合哈医大建设发展制药企业的有利条件,我们在原有制药企业的基础上于2006年底进行改制、重组建成了现代制药企业黑龙江医大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医大药业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培伟这样解释道,“公司成立以来,学校便以‘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医大药业自主经营的模式,并通过项目合作和战略合作两种方式建立了新型校企合作关系,以促进科研成果落地”。
 
  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融入市场
 
  多年来,学校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开发等形式,与医大药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明胶囊的成功投产则充分阐释了哈医大校企联合开发的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据哈医大药理学教研室张研教授介绍,大明胶囊在研制中使用了共聚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充分激发了其调血脂的作用机制,突破了传统中药在药理作用上药效单一、靶点较少的缺陷,目前在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及降低血脂的研究领域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药品一经研发,就受到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于是哈医科大学在自主研发成为专利项目后,随即采用联合开发的方式,以黑龙江医大药业为主要开发商,投入生产。目前,省内已有2000余粒投入市场。
 
  “2012年6月,我们学校投资数千万元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正式落成,标志着哈医大促进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深度整合。很多的临床实验组和专家在这里做基础和临床相关的转化医学的研究,直接指导临床技术的提高,”面临产学研一体化,“研”方面的空白,岳鹏处长这样说。
 
  据哈医大科技园负责人刘洪文介绍,科技园内建有院士工作站、实验动物繁育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药品食品安全评价中心等五大功能体系。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生命医药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并能够为我省生命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目前研发中心部分功能已投入使用,入驻中小型在孵企业十余家,哈医大药理学、食品营养、遗传学、生物信息等多个研发团队入驻开展工作。研发中心还通过项目推介会、技术培训会等形式积极与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医药企业对接寻求合作机遇,得到了园区药企的广泛响应。
 
  面向未来,哈医大将明确科技研发以促进转化为中心,着力打造转化医学研发平台和利民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完善科学研究的源头创新机制、成果转化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技术交易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促进学校与地方、研发与孵化、技术与金融以及国内与国外的结合,以实现龙江医学科学新跨度。(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