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雁子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总理“三个故事”揭示出的问题
浏览次数:452

  
    近段时间,李克强总理的一些讲话被原汁原味呈现出来,比如“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这些平实的话语拉近了总理与公众的距离,而略带愤怒的语气也加速了问题的解决——“卡”的问题,现在已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表;“网”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立即”布置相关企业研究落实。
 
    5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的“三个故事”又被生动再现。其中前两个媒体已经报道过,一个是“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一个是“全国劳模评选遭遇盖章难,省领导特批才解决”。两个故事反映出的都是“办证难、盖章难”的老问题,本报不久前对此还刊发过《办证难,孰之过》的评论文章。第三个故事是“知识产权得不到足够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位台商代表告诉总理的“营商最大困难”。三个故事很有代表性,正是许多人和企业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频频会遇到的“障碍”。总理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或者说是共同的愤怒。
 
    不出意外的话,三个故事反映出的具体问题都会得到迅速解决。但类似问题呢?更深刻的问题呢?难道都要总理出面“痛斥”?总理把批评的对象直接对准了“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但对一些“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很显然,像知识产权保护这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好,而像证明“你妈是你妈”之类“不该管的事”又不放手。这说明本届中央政府致力推动的简政放权改革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落实到位,这也正好契合总理讲故事的背景——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这应该是“三个故事”揭示出的真问题。要想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就必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所谓“关键”,一是因为许多改革项目要从纸面上的方案走向实实在在的落实,将迎来“最后一公里”的检验;二是因为今年将迎来更多触动特殊利益的改革,有不少需要真正的“自我革命”。如果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环节打折扣,或者一旦涉及自身利益、要动自己的奶酪时,就故意搞选择性改革,合意的就改,不合意的就扔一边,那么改革很有可能走形变样,甚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也正因此,年初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特别强调改革落实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早部署,精心组织,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加大改革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总理通过“三个故事”讲出了一些基层的改革“实情”,以及一些政府部门的职能错位。“行百里者半九十”,重大部署和改革方案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推进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彻底打通。现实也证明,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而且往往越是基层,各种“中梗阻”对改革的阻滞力也越大。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月曾发布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基本按省直、市级、县级、乡级递减。作风建设是这样,改革应该同样如此,好政策能否真正惠及于民,从根本上取决于基层的落实与否。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丁建庭)(来源:南方日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