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忧草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互联网+”能否重塑影视产业?
浏览次数:398

  
  “互联网+”能否重塑影视产业?2015年华语电影圈最关注的词是什么?——IP、互联网、大数据。近日,在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华语电影新焦点开放日上展开了一场以“IP、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词汇的跨界论战。
 
  所谓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2014年是IP电影集中爆发的一年,《小时代》《匆匆那年》《智取威虎山》《十万个冷笑话》等电影IP在市场取得的票房成功,让IP成为了炙手可热、人尽追逐的名词。而与IP有着天然关联基因的互联网,也在过去一年纷纷发力,几大互联网巨头或成立自己的影业公司,或参与资本投资,或兼并收购,显示出向传统电影行业强势发力的行动力和野心。
 
  然而,业界也有不少声音对这股“IP投资风潮”表示出担忧和反思,期望IP开发能像好莱坞一样能成为一种覆盖全局、长线经营的思维理念,而不仅仅是盯着票房数字赚快钱。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影视公司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前期用户需求挖掘,准确捕捉到观众的偏好和兴趣,来定制和优化影片制作,拍电影就不再像押宝一样,而是能做到有的放矢,降低投资风险。
 
  对此,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曾表示,写什么拍什么的传统创作方式已在互联网时代被打破,观众成为主导地位的客户,客户要什么,电影行业再提供什么类型的电影产品。这也意味着电影业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对接,在把握市场的方向上,量身定制,将项目开发创意着眼于观众。
 
  然而,电影由观众来决定真的好吗?极客公园创始人兼总裁张鹏认为,“互联网+电影=?”不应该是单纯的加法,而是双方基因片段的交换,是共同进化和改良。张鹏说:“‘互联网+电影’是简单的叠加还是深度整合,是共同进化还是基因重组,应该是接下来所有电影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阿里“娱乐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众筹模式使普通用户成为电影投资者。大众投资者转化为重要的观影消费者,增加影片的持续关注度、观众参与度。从内容生成到融资、宣传等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给电影整个产业链也带来变革,改变完全依赖于院线票房收入的单一渠道。
 
  在华语电影新焦点开放日的论坛上,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认为,互联网给了电影新的发展空间,原本制作一部电影会有很多的“资源屏障”,现在来看互联网正将它们一一打破,并且还在扩充着。
 
  对此创业家董事长牛文文表示,“互联网+”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传统行业。电影产业作为大娱乐方向最受瞩目的领域将在“互联网+”的刺激下不断带来创新和变革。未来,在产品开发、项目投资、生态构建等方面将全面凸显“互联网+电影”的特征,即更强调线上线下、产品和用户间的融合、衔接以及互动。(王怡)(来源:科技日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