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管理师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教育父母
浏览次数:475

  

教育父母

初读梁实秋先生文章《教育你的父母》,对教育父母的说法有些惊愕。梁先生生活在对传统文化激荡反思的民国时代,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提出教育父母的说法放到现代都有点惊世骇俗。
与民国相比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多少进化,现在的舆论竟然想要回归到梁先生更早的传统。美国的明斯溥在一百多年前写了本书叫《中国人的气质》,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冷静地指出了中国人的问题,比如缺乏公共精神、漠视舒适和便利、善于误解等。那些旧时中国人日常行为范式,现在看来已是恶习,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在国外的表现更令国人尴尬。这些不良习惯在父母身上多少有些残存,小区里的竹笋刚冒个头就拔来做菜,在凉亭或大树之间拉起长绳,晾晒花花绿绿的床单、被褥等,实在是煞风景。家门口小区统一规划的公共绿植一点一点啃噬出巴掌大的菜地,用木条、拖把搭起了形状各异的瓜架子……显然没有公共道德精神。包装盒,纸箱、塑料袋、各种瓶子都被悄悄地收集起来,从老人的卧室一直堆放到客厅、走道上,滋生的昆虫满屋飞。梁先生也提到父母喜好积攒破铜烂铁、竹头木屑,新加坡专门立法治理老人收藏陈年垃圾问题,或许这是中国人节俭的传统?为了卖几块钱的垃圾费完全漠视家庭居住的舒适,这样的节俭完全得不偿失。
有人调查现代婆媳关系紧张的原因,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媳妇选择“婆婆随便进我的卧室”,高居第一位。现代人权利意识被延伸,即便是再亲密的人也有不可跨越的心灵边界,在威严的家长制下生活的父母对此无法理解。年轻一代对生熟食的菜刀都严格划分,看到父母将厨房的抹布擦茶几就已经很别扭,再看到老人用这个抹布给孩子擦小嘴,就很难保持矜持了。一个同乡在上海打拼小有积蓄,和老婆商量买房,老母亲嫌贷款要支付利息,要求儿子把钱赚够了再买,结果小两口打拼的收入一直没有赶上房价的增长速度。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与老经验、老法子统统都已经失灵。这个时代与父母生活的年代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从农村拼搏到了大都市,互联网打开了视野,生活习性以及思想观念逐步与世界看齐,两代人的观念、生活习性等必然发生冲突,这就是梁先生说的代沟,在变革的时代愈发的明显。
网路上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内容泛滥成灾,但是教育父母除了梁先生的文章,却基本再找不到相关的话题。教育父母当然不能像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动辄就是呵斥,也不能老年父母那样絮絮叨叨“毁人不倦”。梁先生在文中提到了教育方法,指出言传不如身教,自己要以身作则。先生出身大户人家,父母均知书达理,据梁先生的文章,先生有一个开明的父亲,春节不理会繁文缛节的拜年礼数,兀自带着孩子们去逛庙会。我们普遍人家的父母难以身教,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中的父亲尼古拉·彼得洛维奇在大学刚毕业的儿子面前很有些自卑,农村来的父母在大都市基本都有自卑心理,有的父母还残存威权思维,处处想做主,动辄指责儿女的不是,有的父母过度敏感,自卑往往伴生过分的自尊,善于曲解问题常挑起家庭纠纷……不同类型的父母应当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养老其实是政府责任,我国养老体系的缺失政府将养老重担推卸给儿女们,少子化的政策将两代人捆绑在一起,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横亘在每个人面前。强调隐忍和包容和的是不人道的稀泥,根本不解决问题,避免家庭冲突“教育父母”是可行的方式,但父母基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思维观念的强大惯性注定他们这一辈子难有改变,如何教育父母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作者:王瑜
2015年3月作于北京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