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花果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中国制造”该从赴日扫货中警醒什么
浏览次数:644

  
  “为何这么多人在日本玩啊,朋友圈变成日本旅游宣传圈了!”市民陈小姐春节过后最大的感慨就是:好多人到日本去玩。记者了解到,这个春节中国游客大量涌向日本,并将“买买买”的精神带到了日本,据日本当地电视台的节目称,这个春节10天时间里,估计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近60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从保温杯到名牌包,不少商场货架上被扫荡一空(据2月27日《新闻晨报》)。
 
  其实,中国游客赴日扫货早已不是新闻,而且不仅是赴日,赴澳、赴美、赴法,赴世界很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有扫货的经历,今年春节前后众多中国游客赴日扫货,甚至连马桶盖都一扫而光,按照媒体的解释,是因为日元贬值,10000元人民币比前些年多兑换日元接近4万,几乎相当于上海至东京的机票价格。尽管如此,如果同样的商品在价格和质量上相同或非常接近,仅以日元贬值就吸引大量中国游客赴日扫货显然站不住脚,因为仅托运费和关税等购买的回国的费用,就足以让日元贬值带来的实惠成为负数,况且,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能成为中国游客的扫货对象,与货币是否贬值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关系。
 
  从众多中国游客赴日扫货的感受中就不难看出,之所以不辞辛苦并搭上各种运输费用赴日扫货,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价格便宜,据游客介绍,同样的电器等商品,在日本商场的售价比国内低超过三分之一,同样由虎牌新推出的山羊水壶儿童保温杯在日本售价约合人民币356元,在国内淘宝上翻了近一倍为680元。而在商场里则更贵,从日本扫货运回国内,即便加上不菲的托运费用和关税等,依然比在国内便宜不少,而且越是大件商品“越划算”。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日本“扫货”,不容易购买到“假冒伪劣”,无论中国游客如何进商场“扫荡”,所选购的商品都能保证“货真价实”,仅此一点,就对中国游客产生莫大的吸引力。  
 
  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要在市场上拥有足够的竞争实力,能够对消费者产生磁一样的吸引力,无非一靠质量二靠价格,过硬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足以让任何消费者无法拒绝。但是,质量和销售价格又取决于商品本身的成本,而现代商品中的成本,既包括生产制造经营过程中的“硬成本”,又包括产品本身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的“软成本”,像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其“软成本”甚至可以超过“硬成本”。另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优越的生产与资源利用效率,同样也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硬成本”,而这两项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软肋。另外,市场管理欠缺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充斥市场更让人防不胜防,尤为打击中国消费者购买国货的信心,即使同样商品同等价格,很多人也把从国外购进作为最放心的选择,看似荒唐却委实又不难理解。  
 
  显然,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对市场的管理,都应当从中国游客赴日扫货中得到警醒而不是启发,像日本、韩国及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其重视产品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与高效利用资源的程度,远大于本国制造,同样一种产品,由“中国制造”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成本远高于日本和许多发达国家,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不仅如此,“中国制造”中缺乏“中国创造”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缺少创新的“附加值”和高额的原材料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成本,同样产品同等价格,别人赚的盆满钵满,我们很可能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则更多,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员工工资和福利,同样辛苦工作一天,我们员工收入与日本相比悬殊数十倍就是最好的例证。
 
  据报道说,仅春节10天期间,由45万中国游客花费高达60亿元人民币横扫日本商场,有游客甚至动用集装箱来托运商品回国,如果这种消费能被我们“中国制造”全部挽留,对市场的刺激和拉动无疑是巨大的,再进一步说,如果春节10天期间520万出国游客都能消费“中国制造”,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则更是空前,遗憾的是因为“中国制造”被我们自己打上太多的“负面”标签,且缺少太多的独特创新,尽管满世间都是,却既难以进入高档消费领域,又难以吸引国人的目光,更谈不上踊跃购买消费了。  
 
  “中国制造”该从赴日扫货中警醒什么?无非还是创新,把“中国制造”逐步转变为“中国创造”是经济健康转型乃至推动国家经济迈向新台阶的必走之路,我们再也不能局限于“世界工厂”的发展思维,资源耗不起,环境担不起,发展更耽搁不起,可以预想,当“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包括中国市场在内世界所有中高端消费领域,无处不在“China”,世界各国游客能够来中国观光“扫货”并引以为傲,我们自己也不再为够得“假冒伪劣”而困扰,中国众多游客又何至于一边为钓鱼岛主权问题呼吁“抵制日货”,一边又忙不迭的去赴日扫货呢?(朱永华)(来源:四川在线)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