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蚕宝宝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知识产权保护:“千人”在行动
浏览次数:723

  
原标题:知识产权保护:“千人”在行动
  53位“千人计划”入选者签名建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而这份签名的发起,源于本报元旦前的一篇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 王珊
 
  最近,一份就“我国如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进行建言献策的内参文件即将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
 
  这份文件由53位“千人计划”入选者联合签名。参与签名的“千人”中,很多人都为国内的创新环境所困扰,对于国内知识产权意识混沌、保护不力、法律乏力、机制缺位等问题,他们表示“深感其痛并深受其害。”
 
  在他们看来,创新者凝聚多年心血的知识产出和创新成果得不到最基本的保护,将会严重挫伤其创新及创业积极性,国家的创新环境也会遭到严重破坏,而国内也很难出世界级创新技术。
 
  在文件中,他们指出,当下各国正纷纷部署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争夺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权。而对于我国来说,这也正是知识产权保护顶层设计重要之时,必须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刘学峰的难题
 
  经过多方渠道,记者最终拿到了这份即将提交的内参文件。
 
  在文件中,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到如何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汇聚了53位“千人”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并就此进行的思考。
 
  南京皮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皮米光电”)总裁、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学峰是2011年中组部“千人计划”的入选者,也是本次签名“千人”中的一员。他一直从事光学系统的研发工作。
 
  皮米光电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纳米级光学超显微产品的高科技公司。而从成立伊始,刘学峰就遇到了自己的大难题——没有时间把开发的技术进行专利化,并且找不到合适的专门负责写专利的公司。
 
  “很多大的专利机构目前还只是拿钱,写得很差,找不到人来做这个事情。”刘学峰说,公司开发的技术至少可以申请20多个专利,但只有2个进行了专利化。
 
  在刘学峰看来,作为“千人计划”入选者回国,其责任是开发更多的新技术,而不是写专利。然而,不将技术或者新想法专利化,在合作的过程中又很容易被人抄袭。
 
  刘学峰希望国内能够利用既有平台,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以填补国内知识产权高端专业人才空白,例如,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应作出倾斜。
 
  当然,除此之外,文件中还涉猎了目前“千人”创业所面临的其他问题,例如某些高精尖领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出现空白地带;个人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的尊重、意识混沌;企业也鲜少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发展战略等。
 
  纠纷已是共性
 
  记者了解到,签名的发起是源于本报元旦前的深度报道《追问贝昂“声讨”格力真相》。报道详细讲述了“千人计划”入选者、贝昂创始人冉宏宇与格力电器就空气净化器的专利之争。
 
  2009年,冉宏宇回国创业,创立了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冉宏宇说,通过与贝昂的两次合作,格力学会了其核心技术,并且推出与贝昂相差无几的产品。日前,贝昂已就格力电器侵犯科技专利一事提起诉讼。
 
  同样是“千人”的上海弘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今一是第一个签名的人。他说,冉宏宇的案例引发了“千人”的强烈共鸣。
 
  “很多‘千人’回国后都遭遇过知识产权纠纷。”潘今一说,他们更多地把自己的精力花到研发上面,专利意识不强,而这也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
 
  在过去一两年中,“千人”刘圣创办的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也遭遇了知识产权问题。
 
  “公司成立初期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后来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麻烦。”刘圣说,在参与了与国际企业打官司、谈判、成功和解的全过程后,他由衷地感到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对我国高科技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潘今一等人希望通过此次签名和内参文件来提高回国创业“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做表率性工作
 
  在签名专家看来,“千人”创业公司是我国高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从“千人”平台入手,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出表率、示范性工作,并最终推进创新环境的改善才是根本。
 
  “现在我们总是把自己看成产生专利的人,而没有站在世界的角度将专利看成一个有利的武器和策略。”刘学峰说,“千人”有责任参与到国家专利的保护、运作和形成机制的政策层面中去,促进专利法和专利保护机制的完善。
 
  目前,如何将既有平台、专利运作机制联合起来,推出一个我国的专利运作新机制,已经成为他们在思考的问题。
 
  而增加侵权的处罚力度一直是潘今一所坚持的。在国外,专利侵权的处罚额可高达产品销售额的几百倍,而国内仅是象征性的处罚。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三星侵犯苹果专利案以三星被判罚9.3亿美元而告终,而这几乎等于三星涉嫌侵权手机的全部利润。
 
  “必须要在国内建立典型案例,使企业在侵权时考虑到侵权成本,从而建立起对知识产权的敬畏。”潘今一说,这是其所希望看到的。不过,在潘今一看来,仅是从“千人”创业者的角度来思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个小池子改变不了大环境。”潘今一说,此次签名希望从“千人”的创业规范推广到全国,最终从整个创新环境层面解决问题。(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