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雁子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没有梦想,谈什么创新
浏览次数:436

  
  李克强总理近两天的深圳之行,走访了一些企业。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到柴火创客空间,再到华为公司,这些受访企业的选择,紧紧围绕着“创新”二字。这一两年来,“创新”二字常常挂在李克强的嘴边,也反映了总理对于未来经济领域加快创新的期许。
 
  创新的意义无需多言。中国经济要向改革要动力,要向创新要动力,方方面面对此早有共识。创新不单是对高科技产业领域的要求,而是全方位的,深入经济的每一条毛细血管。制造业的智能化、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业变革,以及各种小微企业的自我革新等,展现的是一幅指向中国未来的创新图景。
 
  关键的问题在于,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创新如何得到激励,不是件易事。创新事业并非凭空而来,需要各种各样的支撑。在新的一年里,激发经济活力与刷新创新文化,于提升中国式创新至为重要。
 
  有一个论断应该是成立的,即若经济活力不足,则创新事业难有成就。试想想,如果众多企业家已无心恋战,谁还会把心思放在指向未来的创新上?万众创新创业的成就,起码的前提是,万众要有激情、有梦想,对未来有信心,否则,所谓创新只是一句空话。
 
  因此,当下谈及创新,先得点燃梦想,激发出中国经济应有的活力。由此引出的一系列追问也自是顺理成章,比如:改革的速度、深度与广度够不够?今天的中国法治有没有真正担负起为市场经济护航的重任?政府之手是否仍然在诸多领域制约着“强化市场作用”这一目标的实现?某些行政垄断力量还是那么顽固吗——没有创新主体的进入空间,谈何创新呢?
 
  回头来看,本届政府在激发经济活力方面的努力是清晰的。以简政放权为重要突破口的政府改革,进展明显。结构性减税等为企业减负的“休养生息”之举,虽仍有待继续努力,但方向同样明晰。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诸多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活力与创新之间,互相作用,互为激励。
 
  经济的活力当然也与经济主体的信心密切相关。信心是一个近乎被说滥了的词汇,但确实深刻关乎经济的成长。对于未来的预期影响着企业家的信心,这一点毫无疑问。同时,整个市场环境的状况也影响着预期——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意义,因此得到充分彰显。正如同经济活力的激发,仰仗于打破陈腐的教条与框框,打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拦——创新事业同样会受益于此。
 
  今天的创新事业,需要更为自由的空气和有序的环境,需要更为张扬法治精神,需要制度的支持,也仰仗改良的教育、文化的支撑。创新,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事情,它与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紧密相连。比如,中国社会的创新文化并不鲜活就是个实情。在文化领域存在着某些禁锢性因素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商业界。经济学家周其仁前不久在一个论坛上批评企业家人云亦云,盲从于时髦概念,说到了点子上。刷新创新文化,意味着既要张扬创新精神,也要推崇创新的智慧。
 
  经济下行时期,尤其需要高举创新旗帜。整个社会有没有足够的创新激情,既要靠政府作为,也要靠经济主体自己做梦,二者不可或缺。一个有梦想的社会,一定是在面对困难时依然有盼望的社会。(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