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huachi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中国车企:山寨何时休?
浏览次数:584

  
  有两种模仿让人无语,一是明说了要模仿谁却仿得不像,如近日河南驻马店第一届“国际名人蜡像展”上被“玩坏”的范冰冰;一是根本不想让人知道是在模仿却像得如同双胞胎,如刚刚闭幕的广州车展上被认为与捷豹陆虎揽胜极光有着95%以上相似度的江铃陆风X7。两者的槽点虽有不同,但其手法之拙劣,制造恶心观感能力之强,却难分伯仲,一个德性。当然,考虑到后者存在恶心人的主观故意,其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更严重一些。
 
  对于陆风X7山寨极光这一被认为是此次广州车展最具吸睛效果的事件,国内业界和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给出负面评价。国外业界的态度更鲜明,指责陆风X7是赤裸裸的抄袭。如德国《商报》以“源自山寨工厂的中国极光”为题报道了此事,毫不客气地批评这是“中国本土车企的抄袭癖好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又再次爆发”。
 
  “抄袭癖好”“再次爆发”这话说得够难听,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回头看一看,力帆320模仿宝马mini、双环推出酷似宝马X5的ceo、比亚迪M6翻版丰田普瑞维亚、奇瑞QQ拷贝通用Spark……这些曾经引起社会关注的涉嫌抄袭的丑闻,一桩桩一件件,都曾让中国汽车业的颜面不好看。
 
  中国车企为何有这种不良癖好呢?业内一般会给出以下3个原因:首先,山寨他人,可以省去许多研发成本,降低市场风险。众所周知,任何一款能够获得很好市场口碑的车型,都是经过反复设计研发及汲取失败教训才最终成功的,代价十分巨大。极光、Q5、X1等车型能取得骄人的销量,背后是车企在它们身上下了足够多的功夫和成本。被市场证明成功的车型让其他车企看着眼红,为了能沾上它们的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山寨,虽有被骂抄袭甚至被投诉的风险,但相比自己设计研发的投入和产品投向市场没准的冒险,还是值得的。
 
  其次,山寨可以引发社会关注,为车企赚得人气。即使陆风高层不承认抄袭,但他们肯定预判到X7面世会引发抄袭非议。而这种“非议”恰恰是陆风希望看到的,因为登上媒体成为关注焦点必然会提高车型的知名度,这可以等值于一次免费的宣传。有人说,“中国汽车不怕别人议论,就怕别人不议论”,其意正在于此。况且,知名度事实上总能与销量联系起来(当年比亚迪F3模仿丰田花冠就获得非常不错的市场效果),这对于一直处于不利局面的中国车企来说,就更具诱惑力了。如果在山寨和破产之间做出选择,当然是选择前者了。
 
  第三,山寨行为本身在国内市场名声还没那么差,山寨货有着巨大的存在空间。仿冒的LV包有人买,仿冒的苹果手机有人买,仿冒的汽车也有人买。X7如此类似极光的整车造型让潜在的消费者的范围一下子就锁定在了“心怀路虎梦,兜揣陆风钱”的车主身上。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等到陆风X7正式上市后,会有一拨儿车主把陆风的标换成路虎的标,就像当年有人把中华尊驰搞成宝马、把比亚迪S6搞成雷克萨斯RX一样。有网友调侃:“到时候满街跑的都是陆风,谁还记得极光?开极光的怕是连门都不敢出,别人都以为开的是陆风呢!”这么说吧,只要国内喜欢穷得瑟的消费者存在,山寨货就有生存的市场基础,汽车抄袭行为就不会停止。
 
  然而,并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在“存在即合理”的幌子下找到其合法性,抄袭这种为人不齿的恶行当然也不会长久。有论者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已过中场,主流自主品牌车企也度过了生存期依靠山寨的原罪阶段,主流自主车企也面临都需要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时候,因而,无论是政府和舆论都会倾向于向山寨现象说“不”了。抄袭是一粒老鼠屎,是时候把它捡出来,免得毁了中国汽车业这锅熬制不易的汤。(胡立彪)(来源:中国质量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