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花果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中外专家探讨突破大学专利保护困境
浏览次数:462

  
  11月27日,第八届中英知识产权沙龙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英国知识产权局局长约翰·阿尔蒂、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张彦林、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教授等嘉宾一起探讨了“大学和知识产权的那些事儿”。
 
  约翰·阿尔蒂在发言中指出,在大学发表新的学术思想是学术传播的基础,也关系到发明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但是创新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将研究成果在公共领域公开发表后就无法再获得专利授权。
 
  约翰·阿尔蒂介绍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设有知识产权“宽限期”,即发布研究成果后的一定期限内发明人还能申请专利保护,这一举措可以使发明人不会因害怕难以申请到专利而错过发表该项发明的第一时间,能有力避免大学专利保护的困境,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系,期待有一个国际通用的系统来规避这个困境。
 
  作为中国著名知识产权专家的吴汉东教授说,在中国对科技发明是“双规制”,一是中国现有的科技发明奖励制度,即发明人可以享受成果的命名权和国家、社会的奖励,但是研究成果归社会所有,这能满足部分学者不想追求经济利益,更注重自己声誉和社会意义的需求;二是申请专利保护,授予专利权,由此来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他人占有。
 
  “但是,在当下中国,树立‘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比了解知识产权系统更加重要。”吴汉东提出,保护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不保护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要借助法治中国建设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
 
  约翰·阿尔蒂在发言中还表示,建立知识产权体系的目标是支持创新,如何利用该体系来支持创新研究成果的全球化运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建立知识产权体系需要国际研究和技术合作,从而产生“1+1>2”的效果。
 
  据了解,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高校及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湖北省武汉市拟探索设立知识产权特区。
 
  对此,约翰·阿尔蒂建议,在知识产权特区内可以设立特别法庭以优化司法程序,以更省钱的方式高效解决专利纠纷引起的小额诉讼,更好保护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
 
  今年10月,英国新知识产权法案正式生效,其中包含设立小额诉讼快车道程序的内容,以期为知识产权争议快速解决争端。(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胡新桥刘志月     本报实习生曾雅青本报通讯员徐剑飞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