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挥霍人生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名陶瓷成侵权重灾区 真假难鉴价格难估制约办案
浏览次数:577

  
      有落款、有收藏证书,甚至还有作者与作品的合影,当购买一件手续齐全的陶瓷作品时,是否会怀疑这是一件赝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品尤其是名人名家的陶瓷作品,越来越受到藏友和投资者的青睐,价格飞涨。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而仿制并出售大师名家作品,导致侵犯陶瓷知识产权的案件逐渐增多。近日,景德镇市检察院向本报独家披露此类案件的5大特点,并表示陶瓷艺术品真假难辨、价格难估已成为制约办案的瓶颈,希望组建权威鉴定机构,实行强制认证,解决当前存在的取证难、自鉴自评不具备法律效力等陶瓷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法律难题。

雇佣画匠临摹名家作品
 
  7月16日,经景德镇市珠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万小明(化名)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上世纪80年代起,万小明就经常出入景德镇市的古玩市场等陶瓷集市或展览会,低价收购假冒他人署名的陶瓷作品,待机转手赚取非法利益。
 
  2011年下半年一天,万小明以1.2万元购买了一个落款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采《春苑佳人》的瓷瓶,并合成了一张王采与作品的合影,随后又配上了一份收藏证书。同年11月,万小明以2万元的价格将此瓶售给徐某。
 
  除了倒手假冒名家陶瓷作品外,万小明还雇佣三名画匠,大量仿制当代国家级和省级大师作品。
 
  据检方介绍,万小明制作的陶瓷赝品在落款上皆是大师的名字,再配上假冒的证书,瞬间提高了身价。多件流入市场的“作品”非法获利40万元,扣押的37件仿制名家作品,经估计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名人名作成侵权重灾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品尤其是名人名家的陶瓷作品,越来越受到陶瓷爱好者和投资者的青睐,价格也一路飞涨。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而制作、出售假冒大师名家作品,导致侵犯陶瓷知识产权的案件逐渐增多。来自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份数据显示,仅2013年依法审结涉瓷知识产权案件就达18件。
 
  据办案检察官涂金根介绍,在这些知识产权案中,涉及著作权侵权占比最大,一些不法分子看到许多陶瓷大师声名鹊起,陶瓷名作价值也逐渐攀升,这些名声较大的作者的作品往往成了他们的下手对象,争相仿制名家大师的作品。
 
  据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魏柳杨介绍,像其所创作的“陆羽品泉图”题材作品200件(注:这里的“件”是陶瓷的计量单位,“100件”的瓷器大概是高33厘米、直径17厘米)的市场价在5万~7万元。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敏祺称其所创作的“粉彩人物”题材作品400件的,市场价在20万~30万元。
 
  仿制手段花样百出
 
  针对频发的涉瓷知识产权案件,景德镇市检察机关归纳总结了案件5大特点。景德镇市珠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刘鑫介绍,此类案件除了仿冒名人名家这一特点外,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都雇佣陶瓷画工,通过拍下或复印名人名作书上的作品图样,放大到与瓷瓶、瓷板大小,要求画工按此临摹。
 
  仿制的作品不仅有“落款”,还附有“证书”。为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犯罪嫌疑人通常从书上复印名人名作落款,通过制作拓本,以贴花的方式贴到仿制品上或让画工临摹。此外,犯罪嫌疑人还从名人名作书或网站上查找陶瓷名家的简历,合成大师与仿品合影印制作品证书。
 
  仿制的场所较为隐蔽。犯罪嫌疑人多选择远离闹市区的平房、陶瓷作坊、临时住所,白天屋内无人出入,或在作坊中以常规生产大量陶瓷用品掩盖犯罪行为。
 
  另外,仿制的作品基本都是卖给外地游客。外地游客对景德镇瓷器比较感兴趣,犯罪嫌疑人大多将仿制作品卖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人。
 
  真假难鉴价格难估办案遇瓶颈
 
  据官方统计,景德镇市有各类陶瓷生产厂家万余家,陶瓷从业者15万余人。刘鑫分析,陶瓷行业从业门槛低,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尚未形成职业概念,许多从业者不知仿冒名家大师作品牟利属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也是造成侵权案频发的原因。
 
  2008年12月7日,《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正式实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教授(工艺美术类)的陶瓷艺术作品由市陶瓷协会统一制作、核发标有“景德镇”证明商标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证书》,该证书的使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到市陶瓷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副教授(工艺美术类)。然而,尚无官方强制认证。
 
  截至目前,景德镇市尚无一家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能够对陶瓷作品的真伪、价格进行鉴定。在办理此类案件之时,也导致涉案金额难以界定,往往由司法机关牵头成立一个临时鉴定小组,通常是邀请作者或者其家属对相应作品进行真伪鉴定和价格评估。
 
  “这样往往存在主观方面的认定,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作为参考。”刘鑫表示,希望由政府等有关部门牵头,组建一支由陶瓷艺术大师、陶瓷大学教授、陶瓷研究人员等公认有威望的鉴定家构成的陶瓷鉴定机构,逐步消除“自己给自己作品鉴定”的模式,减少在对陶瓷作品鉴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为遏制和打击日益猖獗的制假售行为,景德镇市政法机关开展了立体式的司法保护。
 
  2009年6月,景德镇市秦锡麟、王锡良、戴荣华、王恩怀4位大师联袂创作了3幅陶瓷精品,取名《祖国颂》,委托北京一公司制作发售。这套作品限量制作20套,市场售价高达每套30万元,收藏者趋之若鹜。
 
  为保护知识产权,景德镇市公证处探索开辟“陶瓷公证”业务,派出公证员对4名大师的创作过程进行现场公证,证据保全,并且公证书的编号就是作品收藏的编号,防止市场上出现赝品。
 
  景德镇市中院于2012年起,正式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集中审理的“三审合一”模式,依法打击、制裁假冒、仿冒陶瓷制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陶瓷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
 
  景德镇市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服务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建设的意见》,对涉及陶瓷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件开设“快速诉讼通道”,加大对陶瓷等工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检察官进陶瓷企业”活动,加强对打击侵犯陶瓷产权的法制宣传,形成全民制止、打击侵犯陶瓷产权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江西网-新法制报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