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管理师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油纸伞”
浏览次数:411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在现代文学课上读着戴望舒的《雨巷》,青春的心立刻被优美的诗句所感染,莫名生发出“丁香般的惆怅”。人到中年,没有了惆怅,却对老物件满怀记忆,油纸伞那淡淡的清香愈来愈真切。
很小的时候用的还是油纸伞,油纸伞形状、结构和现在的伞是一样的,不过伞柄和骨架都是竹子做的,伞面是用油纸做的,大概这是叫油纸伞的由来吧?我小时候用的油纸伞应当改良过,记忆中伞面用的是帆布,布面涂了一层油,有股淡淡的香味,也有人不喜欢那个味道说是臭的。古代的油纸伞可能确实是用纸涂油后做伞面,《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都有记载。竹子做的油纸伞很笨拙,撑开油纸伞对小孩子来说很是费劲,我们把伞顶在地上,用尽力气往下推,恨不能将整个身子压上去才能撑开,插上插销再正过来用。油纸伞很结实,遇到大风不会被吹翻。油纸伞的伞面一般都很大,几个小孩子一起用都没问题,多雨的南方不提防雨就下了,打着油纸伞放学,一会嘻嘻哈哈钻进来几个没带伞的同学,大家一路相抱相拥、磕磕绊绊,回到村子没伞的同学哧溜钻出伞下将书包往头上一顶就往家里跑。
如果说油纸伞不是油纸做的,我用过的油纸扇却是油纸做的。按照老家的风俗,每到端午节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节,礼物中一定有油纸扇。油纸扇的做法很简单,将竹片预留一截当手柄,上面削薄一半,用刀小心劈成一根根细条,一根一根拨开用细线固定成一个扇面形状,做成扇面的骨架再糊上油纸就是一把油纸扇。油纸一般家庭没有,有时我们用报纸糊扇面,但没扇几下就烂了,油纸做的扇面却很耐用,淋了雨也不怕。油纸有这神奇功能听大人说是涂了桐油,桐油是桐树籽榨的油,老家山上很多,每年山里的亲戚都要来村里卖桐油。桐油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用,每年外婆都要给家里的大小木盆、木头的水桶打一遍桐油,先松开这些物件的箍,放到太阳底下暴晒,直到木板之间连接处全部出现缝隙,外婆用小块布蘸着桐油里里外外、仔仔细细每个角角落落都擦上桐油,让桐油渗透到木头里面,再把箍套上去一点一点敲紧了,木板之间又严丝合缝再装水就滴水不漏了。木头的船也离不开涂桐油,在民国时代桐油还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质。桐油具有防水功能,无论是油纸伞还是油纸扇即便是用纸做的涂上桐油就可以防雨而且耐用,木头的家具打了桐油更加防漏水、耐用。村里有个老人委屈自己一辈子,过于省吃俭用常常遭村里人的笑话,我就见过他穿一条像帆布一样直挺挺的裤子,还泛着光,老人说是涂了桐油,这样省得洗也耐穿了,但是涂桐油后变得太硬经常把大腿跟磨破皮,这条桐油裤子便成为村里人取笑他最常用的笑料。
新型材料的使用油纸伞被淘汰了,空调的普及扇子很少用了,轻便的塑料盆也取代了木头盆……桐油终究没有了用武之地。油纸伞、油纸扇这些老物件无可避免地退出了人们的日用生活,走完其生命历程,终究要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此文谨以记忆。
作者:王瑜
2014年7月作于北京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