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管理师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桃花”
浏览次数:416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大家都很喜欢,而“人面桃花相映红”更叫人喜爱。
每年的4月17日是北京平谷区的桃花节,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平谷赏桃花,今年的春天我终于赶上平谷的桃花盛开,桃园被开辟成观光区,道路两边停满了车,桃林非常的大,汽车穿行期间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很长时间走不出花海。桃花开在枝头稀稀疏疏的,每朵桃花开得比较单薄,不如牡丹那么富丽堂皇,不像樱花那样花团锦簇、那么浓艳。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桃花的喜爱,古诗词以及古文中有大量词句涉及桃花,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以桃树作比兴给即将出嫁的女子以最良好的祝愿。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引用的古代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直沿用到今,看桃花的人多得在桃树下踩出路来。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那个远离乱世令人向往的地方也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人们喜欢桃,将桃比作良好的事务,学生多叫“桃李满天下”,个人在情感方面交了好运,叫做“桃花运”……
小时候生活在江南的农村,那时农村的生活虽然穷困,不过家家户户都有较大的庭院,大人在房前屋后种了好多的果树,桃树当然少不了。少年时没有欣赏桃花的雅趣,却喜欢吃桃子,桃子熟时,每天站在树底下仰头搜寻长熟的桃子,早熟的桃子高高地藏在树叶中泛出诱人的红色,要用长长的竹篙撑下来。桃子大批成熟时,爬上树,随手摘下桃子在衣服上蹭几下坐在树上就吃,想吃多少都够。村里人有时来偷桃子,外公是很容易动怒的人,一气之下把桃子全部打下来,装了几大桶,放学回来,我们兄弟几个抱着桶吃,没有长熟的煮熟来吃。桃子虽然多,我们兄弟几个总有分不匀的时候,弟弟年龄最小比较霸道,有一次不知怎的生气了,拿锯子要把桃树锯掉,虽然没有锯断,但桃树元气大伤,树叶打蔫,树上的桃子明显缩水了,桃子皮打皱,不过味道似乎更加独特,没多久桃树还是死了。
乡下的桃树一般都是夹生的,每年春天我们都能在野外找到小桃树苗种在家里的院子里,那时乡下桃树的品种很多,没有经过嫁接和品种的改良,这种桃子我们叫“毛桃”,个子小,味道比较酸而且浓烈,有时酸得没法吃。家里有棵“毛桃”,桃子长熟后会自己裂开一个大口子,一掰两半,桃子籽很容易取下来,吃起来方便,味道也很好,这种桃子再也看不见了。村里人有的会嫁接桃树,嫁接后桃个头大,味道甜,我们叫“洋桃”,村里人舍不得吃,要拿去卖钱。小时候家里种的都是“毛桃”,各种品种都有,后来父亲从农场亲戚那弄了“水蜜桃”,这种桃子可以长到半斤一个,很甜,与“毛桃”比味道却显得有些单调;水分虽多肉却是软软的一点都不脆。有了“水蜜桃”再也不种“毛桃”了。
离开农村很多年了,各地方的桃子吃过不少,都是优良的品种,没有小时候“毛桃”那个味了;小心地削皮优雅地吃着,小时候爬到树上摘桃子,在身上擦擦就吃的感觉也再也找寻不到了。
 
作者:王瑜
2014年6月作于北京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