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每一天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抢占移动互联网制高点 专利战来袭
浏览次数:519

  
    谷歌、苹果、微软……多年来,国际巨头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如今已主导了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不过,在这一系统内部,到处可见专利混战的局面。
 
    仅以美国为例,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法院受理的专利侵权诉讼为2514件,而到了2012年,专利侵权诉讼数量达4711件,增长了87.4%。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举办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就全球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专利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认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虽然相对完备,但各环节都有薄弱之处;知识产权虽有积累但尚未成体系,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国际专利打压的风险在进一步增大。
 
    专利已成移动互联网制高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上世纪90年代,传统的电信公司和硬件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00年前后,软件厂商开始替代硬件厂商成为市场的领头羊;而从2012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的时代思潮。
 
    邬贺铨表示,移动互联网作为颠覆性技术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剧了跨界的融合竞争。当年的巨无霸诺基亚、摩托罗拉就是倒在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2013年,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而摩托罗拉移动早在2011年就易主谷歌。
 
    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论是传统的ICT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加紧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布局。
 
    而要抢占移动互联网的高地,专利储备成为必不可少的砝码。
 
    近几年来,一些行业巨头为了遏制竞争对手,或为弥补自身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领域专利储备的不足,纷纷在专利领域豪掷千金、跑马圈地。
 
    2011年,微软、苹果、索尼、爱立信等企业结成联盟,斥资45亿美金获得了老牌通讯设备公司北电的6000余件专利储备。
 
    尽管微软专利储备已很丰厚,不过其并不满足于此,2012年4月微软又以10.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在线公司(AOL)拥有的800件专利,用于移动搜索布局。
 
    另一行业巨头谷歌公司在专利储备和收购上也出手阔绰。为了捍卫免费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保障自身不在智能终端领域的“专利竞赛”中出局,2011年谷歌豪掷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其中有55亿美元就是为了收购摩托罗拉的1.7万件专利。
 
    邬贺铨表示,这些举动都说明移动智能终端专利已经成为国际专利竞争最集中的领域,也是各巨头间争夺的焦点。
 
    狙击对手的专利战将成常态
 
    随着各家企业对专利的愈加重视,以及对专利战略高地的争夺,发起专利诉讼或者应诉也成为这些巨头们的“家常便饭”。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专利分析师周洁对全球2004年以来的海外专利诉讼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她指出,进入2010年以来,来自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诉讼呈现出明显上升的态势。缘何专利诉讼数量陡然间急剧上升呢?
 
    “首先是2011年美国发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简称AIA)改法,催高了诉讼的数量;其次PAEs在高额许可费和赔偿刺激下也积极发起诉讼;三是企业逐渐认识到了专利的价值,开始通过诉讼谋求利益;最后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融合,行业渗透引发并加剧了利益冲突。”周洁分析。
 
    美国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Lyle Vander Schaaf认同周洁的看法。他表示,目前在美国,专利诉讼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一些移动设备厂商之间不太愿意就专利诉讼达成和解。
 
    “因为他们诉讼的目的并不是进行专利授权许可,而是希望通过专利诉讼将对方涉嫌侵权的设备赶出市场。”Lyle Vander Schaaf说。
 
    此外,Lyle Vander Schaaf称,目前美国移动设备厂商作为原告发起专利诉讼的情况在不断增多,传统的处理器芯片供应商、制造商成为被诉对象。
 
    专利混战过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领域能否迎来短暂的安宁呢?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专利主管林委之认为前景并不乐观。
 
    “行业主导者为了保护自身发展,需要利用知识产权壁垒阻击新进入的厂商;再者,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行业创新需求非常强烈,不断引入的创新技术势必带来新的专利风险。”基于这些分析,林委之认为,未来专利资产竞争和频繁的专利诉讼仍将继续。
 
    PAEs崛起并成为诉讼主力
 
    专利大战之所以频繁发生,业内人士大多认为这同近几年来PAEs势力的崛起不无关系。
 
    所谓PAEs (patent-assertion entities,专利主张实体),是指专门以专利投机获利为目的实体,其本身不从事或者并不积极开发制造产品,主要以授权许可或诉讼谋求商业利益。
 
    据美国加州一名法学教授的研究,2012年所有专利案中,由PAEs提起的诉讼占到62%,已经成为美国专利侵权纠纷的主要推手。这些PAEs活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信和信息技术领域。
 
    “PAEs起诉成本低且获利高;美国专利法中‘判决胜诉方的合理律师费用由败诉方承担’的‘例外’法规门槛过高,使得PAEs更加肆无忌惮;一些科技公司也向PAEs外包专利,以谋求获利和打击竞争对手。”周洁总结。
 
    PAEs发起诉讼不必提供专利侵权主张的证据,也不用支付生产的固定成本,只是一项极其常规的业务,而对于被诉企业而言,不仅影响到正常生产业务的开展,也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财务负担。
 
    在过去几年间,HTC在国际上频频遭遇专利诉讼,HTC资深专利经理王贵正也表示,向HTC提起专利诉讼的企业其实大多为PAEs。
 
    王贵正称,专利诉讼的管理更像是财务管理。“在美国,地方法院审理每一件专利的平均花费是300至500万美元,在I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专利诉讼至少需要600万美元,在欧洲的每一件专利诉讼费用在60至100万欧元左右。”
 
    正是由于企业应诉成本居高不下,一些企业不得不接受PAEs的苛刻条件,PAEs也就此实现了“以战逼和”的目的。林委之预测,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会驱使PAEs活动更加频繁。
 
    中国企业严阵以对
 
    邬贺铨指出,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的差距。
 
    “2011年,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平均发明专利密集度为29.95件/万名就业人员,仅为美国同类产业平均密度的1/24;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01%,与美国2.79%、日本3.33%、德国2.78%的工业整体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邬贺铨介绍说。
 
    其实,随着近几年来专利世界大战的开打,华为、中兴、联想等国内领军的ICT企业纷纷强化了自身的专利储备与布局。
 
    华为知识产权部许可经理李海青介绍,2013年华为研发投入33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4%;研发人员为7万名,占总员工数量的45%。
 
    在雄厚研发资金和庞大研发队伍的共同助力下,目前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65万件,累计提交申请6.3万件,其中在中国累计申请了4.42万件中国专利。此外,还累计提交了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1.46万件。
 
    在增强自身抵御专利诉讼风险同时,华为也开始尝试通过许可、出售、合作等形式开展专利运营工作。
 
    联想集团近几年来也加大了在智能终端的布局,为了弥补专利短板,降低“走出去”的专利风险,今年年初联想以29亿美元从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2000件专利等资产。
 
    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专利研究部主任史兴东指出,大规模的专利申请、激增的专利风险,以及不断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都使得企业独家预警的难度增大、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建立联合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
 
    由于PAEs不断增多,导致专利风险更加隐秘、复杂,因此史兴东建议,企业要及时跟踪国内外的风险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评估风险影响。
 
    对于PAEs合理的诉求,史兴东认为可以缴纳合理的许可费来换取广阔的市场空间,不过对于其不合理的诉求,也应当借助外部力量进行联合抵制。
 
    Lyle Vander Schaaf律师也持相似看法,他建议根据起诉方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应诉策略。“如果有多家企业同时被诉,建议应诉企业联合抗辩,采取专利联合防御策略。”(记者 马树娟)(来源:法治周末)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