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huachi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理直气壮维护版权,心平气和做好内容
浏览次数:578

      普通读者或者说用户,对于近年来媒介形式的转换,常常只有“便利”增加的感受,而媒体圈内部对于媒介转型的讨论,却处处切中自身的要害。在略显凌乱但层次鲜明的媒体类型中,被称为传统媒体的纸媒被公认为活在焦虑之中,搭上“新媒体”末班车的门户网站也呈每况愈下之态,而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则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节奏展现出它的勃兴。

  日前,国内资讯A pp应用“今日头条”宣布获得1亿美元投资,并称“今日头条”已经实现超过5亿美元的估值,其投资者不乏红杉资本沈南鹏这样享誉业界的PE大佬。消息传开,一时间,从纸媒到门户网站甚至其他主流新闻客户端,纷纷架起炮台,朝这家成立于2012年但目前已经有1.2亿下载量,4000万活跃用户的移动互联网A pp应用新贵开炮,指责“今日头条”对自身版权的严重侵犯。

  新京报、广州日报以及21世纪网等媒体,作为抗议先锋博得了媒体圈内舆论压倒性的支持。这是因为,从基础性的事实来看,“今日头条”并非搜索引擎,而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归类、排行和大数据算法之后,得到“二次加工”的新闻。该种做法涉嫌侵权,几乎被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所一致认定。更重要的是,包括新京报在内的一部分媒体,并未与“今日头条”达成合作协议,这使得在舆论层面,“今日头条”的侵权性质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尽管有纸媒的批评者表示,纸媒、杂志作为一个整体在保护版权意识方面显得“虚伪”:只保护自己被侵犯的版权,而不谈及自己曾经侵犯他人的版权。但是,作为无视知识产权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人,对于版权问题的概念历来模糊,如今有了这样一次呼吁保护版权的行动,鼓励和支持应该更加合时宜。毕竟,任何行动背后都存在利益诉求,而要求诉求方德艺双馨只能是理想化之举。

  所以,“今日头条”侵权争议一事,从法律角度出发,只需关注法律事实,个中的利益、动机不妨另放一边。

  舆论的议题生产并没有绝对的规律可循,今日头条是否侵权作为法律问题颇受关注,但引出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一论,则更加经久不衰。事实上,传统媒体总是相对的,以媒介形式作为媒体性质归属的划分标准,历来存有争议;但这样的划分方式,却正好折射出媒介形式,即渠道相对于内容不断增加的重要性。

  抛开侵权争议本身,“今日头条”所鼓吹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新闻”所倾注的正是媒介转型与整合所期待的产品形态之一。按照“今日头条”表白的做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社交网络数据挖掘,进行个性化阅读推荐。在现有数据上分析挖掘,通过算法提供给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移动互联网强调“即时交互”,即媒体产品生产者需要与用户不断沟通,从而生产用户最需要的新闻产品。而“头条”作为一个极端重要的资讯产品,在“今日头条”那里,“用户意见”代替了“编辑意见”,以用户需求为第一准则几乎实现了。这种第一时间采集用户反馈的方式,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新闻生产营销的核心所在,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复制的。

  媒体转型,无外乎内容、渠道和营销的整合,今日头条宣称“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被一些维权者讽刺为“我们不种田,我们只是把粮食从你家粮仓搬到我家”。但反过来思考,纸媒的优势在于内容生产,“今日头条”的优势在于渠道,未来将会有新的组织更擅长营销,细分之后的产业链将有利于新闻业的发展。当然,前提在于,彼此之间要达成协议,消除版权障碍,形成利益分配共识。

  雄心勃勃的“今日头条”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媒体、用户以及广告主共赢的媒体生态系统”,这一美好的愿景或许是处于焦虑中的纸媒所不愿拒绝的。但正如十年前门户网站与纸媒之间的版权之争类似,双方需要先清理版权使用上的纠纷,再进行具体的合作谈判。当然,未来变幻莫测,也许“今日头条”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资讯应用中的昙花一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在失去渠道优势之后,需要明白媒体产业细化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寻求强强联合,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危机。从这一点出发,理直气壮维护自身版权,具有非凡的重要性;而心平气和做好内容,其意义则更加深远。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