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管理师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留给孩子的记忆之“灯花”
浏览次数:520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灯花”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很能勾引少年的忧思,我没少记诵,但意义未必理解透彻了。什么是“落灯花”?在网上检索了很多的注解,好像都没有说清什么意思。
在上中学之前我老家江南的农村还没有电灯,一般家庭点的都是油灯,这种油灯都是玻璃做的灯盏,里面装着煤油,用纱线做灯芯,灯芯大部分浸在煤油里,一头穿在灯头上露出一小截,灯芯浸着煤油点燃后不会被烧掉,不过时间久了会结出黑色的灰烬球,这个灰烬球就叫灯花。灯花结多了灯光会变暗,通常要剪掉。那时村里人把煤油叫洋油,把火柴叫洋火,洋火和洋油这两样东西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那时村里人用的油灯一般有两种,其实就是大小的不同,家人叫大灯和细(小)灯,大灯灯头上可以装玻璃灯罩,装上灯罩灯光霎时会亮很多,但是大灯用的是扁灯芯,耗油量比较大,有的人家舍不得用,我家只在吃晚饭和学习时才用大灯。其实大灯也亮不了多少,我们姐弟四个坐在八仙桌[i]上看书,大灯放在中间看书还是有些费劲,我们总是把灯靠近自己挪。有的同学家更加困难,连小灯也不够用,只好自己动手做,用墨水瓶装煤油,瓶子盖做灯头,灯光昏暗,恨不得举着灯跟随目光一行一行移动才能看清楚书上的字,在农村四面透风的屋子里灯光总禁不住摇曳,这种灯对眼睛伤害很大,那时很多农家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油灯下苦读考上大学才得以跳出农门。当这些人在大城市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多年后看到煤油灯还倍感亲切,总能勾起小时候的回忆,那时点灯、剪灯花、装煤油、擦灯罩都是小孩子的事情,天黑了,点上灯盼着大人从地里干活回来做晚饭……
说到了灯花读者还是要问“落灯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我老娘也许知道,母亲常说结了灯花是有客人要来,灯花结在哪个方向,客人就从哪里来。老家现在还在用一种油灯,很简单的一个油碟放些菜油,灯芯直接搭在碟子边上,不过这种灯只在死人边上点,由此大约可以想象古代的灯。从考古发现来看,很古的时候就有了油灯,和煤油灯的原理是一样的,灯芯浸在油里,点燃后应当也会结灯花,灯花与客人的联系是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说法呢?如果是这样“落灯花棋未收”就好理解了,意思可以解释为:客人走了,棋子还没有收拾,作者寂寥的心情立刻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仅从字面上解释“灯花落了,棋还没有收”两个场景简单拼凑在一起,读者很难体味作者的心境。
小时候很盼望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家里至少要打两个蛋做成蛋花汤,多少还能舀一两勺打一下牙祭。不过我家的灯花经常结,客人却很少来,我习惯性剪掉灯花,好让灯稍微亮一些,从不指望它提示客人是不是要来。
 
作者:王瑜
2014年4月作于北京


[i] 一种四方桌,一般可以坐八人,江南农村常用来做饭桌。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