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陌生人生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勿借“规范打车软件”搞利益垄断
浏览次数:710

  

继禁止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后,上海有关部门又要求打车软件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一打车软件公司的高管称,某些电调平台已开始向打车软件公司“收租子”,而且要求他们“按单数进贡”。据悉,工信部已介入调查。

“打车软件”诞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略地,迅速抢占市场,并以创新的运营模式,赢得乘客和司机的一致好评。可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却对“打车软件”不放心,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对其采取管制措施,限制其自由发展,甚至强制收编,让其与电调平台对接,接受电调平台的统一调度。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在规范市场,实际上是在维护行业垄断利益格局。

以往各地所推出的出租车电调平台,均是由出租车企业与交通监管部门合作开办,且采取收费服务模式和人工调度,司机每月都需要承担电调费,乘客电召打车也要额外出钱。电调平台不仅运行成本较高,调度服务效率也低,往往需要多次协调才能完成一次电召,导致司机和乘客都不情愿使用。而“打车软件”恰恰是针对电调平台的缺陷,通过软件智能化下单匹配,使得司机与乘客直接沟通,减少了中间环节,撮合效率非常高,亦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司机的运行成本下降,收入则有所增加。

显然,“打车软件”更具人性化特征,服务效率亦比电调平台高,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监管部门强制收编“打车软件”,让其服从电调平台的统一调度,实际上是在逆潮流而动,消解科技创新带给民众的便利。可见,一些地方的做法,既违反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垄断利益,亦成为技术进步的拦路石,实在是不可取,需要工信部尽快予以扭转过来,以保护市场不被垄断利益左右。

目前,出租车行业发展已经走向瓶颈,有关部门牢牢控制牌照资源、出租车公司坐收丰厚利润、司机疲于奔命却只够勉强养家糊口、劳资纠纷冲突此起彼伏。显然,仅有少数人获益的出租车行业,必须重新调整利益格局,创新管理模式,打破垄断保护,让出租车行业真正市场化。由此可见,“打车软件”恰恰就是一次颠覆性的创新机会,且代价小,获益人群大,与其过度管制,倒不如顺应时代潮流,尊重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革新。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