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瑰红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挖掘字体中的版权金矿
浏览次数:700

  

 

    如果你的身边有刚上小学的孩子,是否观察过他们的写字方式:当他们认真地一笔一画写字时,楷体的“横”这个比画,起笔的顿角很容易被写成一个小对钩,还有“口”字在“横折”画的书写时顿笔会形成一个角,但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很容易把这个顿笔理解成一画,写成一个五边形。

    这是《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3月7日在第七届“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了解到的一点“冷知识”。本届大赛是由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在大赛颁奖礼外,还设置了“字在——中文字体设计论坛”,邀请国内外字体设计专家共同研讨中文字体设计的相关问题。

    方正电子总裁杨斌表示,希望通过两年一届的字体设计大赛,让公众知道字体设计的复杂过程,知道字体是一种有著作权的作品,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对中文字库的版权在法律层面给予明确的认定,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字体行业的版权保护意识。

    “字在”意在认识字的版权价值

    谈及本届中文字体设计论坛的主题,设定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提到两个词:版权和价值。他说:“‘字在’这个主题就是想表达一种对字体本身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在这里,字就是主体,字就是内容,字就是显学。文字承载着文化,讲述着故事,但字本身也是文化和故事。”他希望参加字体展览的时候,人们不要去读字,而是去看字,看出字体的风格气质,以及字体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好能够看到字背后的设计者对字体设计的热爱。正因为热爱,设计师们希望全身心投入字体设计,当然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对字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字体版权的尊重。

    汉字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而中国书法也博大精深,但计算机字体行业的发展现状,却与大国地位并不匹配,中文字体字库和字库开发商均远少于日本,杨斌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处境。

    对此,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总经理张建国认为版权保护是其中的症结。日本对字体和字库软件的版权保护相当完备,而日本公民也非常重视字体版权,普通公民去书店买字体软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令他和所有字体设计者感到欣慰的是,近两年,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呼吁、司法机关的判例和媒体报道等多个渠道,字体的版权保护形势正在好转,方正电子也从近两年开始,在字库业务中实现赢利。他提到2013年4月26日,方正电子为救助靠写粉笔字乞讨为生的残疾人崔显仁而推出的一项公益性字体“显仁体”,截至今年1月20日已实现收益3万多元,而这3万多元也如约全部转交给崔显仁。他发现在方正官方淘宝店里购买“显仁体”的个人用户达到1.6万多人。

    提高保护意识任重道远

    杨斌希望通过两年一届的字体设计大赛,让公众知道字体设计的复杂过程,知道字体是一种有著作权的作品,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对中文字库的版权在法律层面给予明确的认定,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字体行业的版权保护意识。然而他也承认,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目标。

    他说以前商家做广告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想到要为图片付费,但现在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我们希望每个用字的商业主体,在购买图片、音乐的同时,也想到字体同样需付费购买、取得授权。否则就要面对侵权的法律风险。当然这个授权费只占他们很小的成本。”杨斌说。

    张建国也表示,方正电子对发起诉讼维权是非常审慎的,只在极少的情况下,才会以诉诸司法审判的方式维权。“通过多年的维权,我们发现大部分侵权者对字体的版权认知不足,通过相互沟通就可以解决,并且这些曾经的侵权企业在认识到字体版权之后,都与方正电子形成了很好的合作。”据他透露,现在方正电子使用新的授权模式购买字体的企业已经达到1700多家,他认为,这是字体业版权价值得到认同的好的迹象。其次,法学界对字库软件和单字美术作品的法律争议也在逐渐减少,不管是法学界还是司法界都出现了明显的对字体版权应受保护的认同观点。

    普通消费者的版权意识从“显仁体”的买家评论里可以看到,很多人是因为感动于崔显仁的身世和经历而第一次花钱购买字体,同时也表示今后会用这种方式支持每一个字体设计者,让他们的劳动得到回报。据记者了解,作为字体设计商,方正电子并没有将赢利点放在个人用字上,大部分的字体对个人用户也是免费的,但这些充满温情的留言也让字体设计者获得了除了金钱之外的满足。

    张建国强调,我们希望广大企业用户提高版权意识,我们自己也不能放松,比如这次“方正奖”收到上千份参赛作品,我们非常重视作品的版权,首先要求作品必须是原创,其次对参赛作品中比较有开发意义的字体,也将和作者商量,购买该创意的版权,并进行著作权登记,以便进行下一步字库的开发。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