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玫瑰红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专利陷入“沉睡”专利人很纠结
浏览次数:471

     “我有项专利,但"出生"至今已快两年,一直躺在抽屉里睡大觉,眼看又要交年费了,我到底还要不要续交?”昨日,农民工郭培军苦恼地问记者。与他有同样烦恼的还有帮他申请专利的“朱教授”,因他自己的专利至今也束之高阁。记者了解到,大量专利因未能及时转化陷入“沉睡”,形同一张白纸。

  33岁的郭培军来自黄陂农村,在汉做房屋维修、堵漏多年。一次,郭培军在客户朱春林家施工时,朱春林见他在地砖下设暗地漏的做法有助于彻底解决卫生间渗水问题,表示可帮他申请专利。郭培军当时很惊讶,朱春林参考网上专利申请书范文、借助画图软件,很快就准备好资料交给代理公司。2012年4月,一项“卫生间暗排式防水结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就到了郭培军手中。

  朱春林说,“我看小郭人不错、肯动脑,想通过申请专利帮他一把。”但事实上,该专利获得授权近两年来,几乎没发挥作用。郭培军告诉记者,专利保护的方法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但一点即破,很难阻止同行使用。他曾想过让专利成为揽活利器,但事实上,这个行当更看重效果,有无专利关系不大。“当初代理费和预交年费,共交2000多元,4月份又要交年费了,我这"睡大觉"的专利到底有没有必要续交?”郭培军很纠结。

  而当初帮郭培军申请专利的热心人朱春林,也在为“沉睡”的专利烦恼。朱春林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做过外科主治医生,后到一家跨国医药公司做过销售,他喜欢琢磨,有一些发明创造,被圈内人尊称“朱教授”,但在专利推广过程中却阻力重重。

  朱春林称,他自己不擅长市场化,想寻找合作伙伴也非易事,当苏州有个厂家找到他,想用他的“可视化痔疮吻合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他就把示意图拿出给对方看,并指导其工程技术人员开磨具、不断改进,产品生产出来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但这期间,朱春林一再要求对方支付专利转让费,对方总以“都是朋友”敷衍他,如此拖了一两年,朱春林只好作罢。这事让朱春林至今不爽,他吸取教训,如今将“含金量”更高的另外的发明专利束之高阁,再也没拿出来过。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