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管理师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中年之“伤”
浏览次数:593

  

中年之“伤”

公司整体由北京搬迁到海口,同事与我讨论是否要去海口的问题。同事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父母却已经老迈,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单项选择中陷入两难,离不开家庭就得离开工作,人到中年再次择业不是容易的事……同事的话渐渐有些凄凉,有些伤感了。
古人说四十不惑,现代研究发现这个年龄很容易陷入一种专属的危机——“中年危机”。按中国的说法中年人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在事业上,他们的知识体系没有进行更新,事业得不到提升,职场新人不断带来激烈竞争,很容易令中年人被淘汰出局。有外国人研究了二千一百名男女,发现三十四到四十二岁的经理阶层人员有80%都不能幸免中年危机。中年危机更多是反映在心理状态上,中年人,尤其中年男人看重事业上的成就,当事业遇到困境,他们不会向周边人倾诉,而是选择沉默与逃避,将问题压抑在心里,甚至做出极端行为。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写道他的父亲中年失业,尽管东奔西走,家中光景依然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家庭琐碎往往触他之怒,以致发出“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感慨,这是中年危机的典型症状。媒体经常报道官员自杀的原因都归结为抑郁,大家质疑的这种说法其实就是中年危机的表现。
周边许多的朋友都靠着自己的拼搏,在那穷僻的乡村,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发奋,考上了大学跃出了农门,甚至出国喝过洋墨水。他们来到首都讨生活,依旧是靠了自己的拼搏做上了企业的高管,有一份令人称羡的收入,成家立业有了车子、有了房子,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他们已人到中年,有人或者是为了一口傲气或者其他原因没有了工作,等他们彻底放松过心情后准备重新找工作时,突然发现各单位招聘限定的年龄上限是35周岁,自己创业吧反倒折腾掉了老底子,以致生活都捉襟见肘了,家庭的重负不得不去寻求老朋友的帮助。终究步了朱自清先生父亲的后尘: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但老境颓唐。
其实中年危机不是现代的专属现象。晋朝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其《归去来辞》可以看出陶公辞官时家尚有余粮,有僮有仆、有房有车还有船,但是失去了县长这份工作后生活渐渐困顿。宋时的李清照年轻时过着豪放的生活,如此才女晚年颠沛流离生活十分的凄凉。以现代眼光来看李清照可以说是战乱的缘故,而陶渊明公则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上千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保能给予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吗?近来推迟退休、养老金短缺的议论不绝于耳。随着年岁的加大,对社保的需求犹如冬天从海口去北京,一路要不断增添衣物。但是依照现在的议论我们的社保交的多而能享受的少,却像从北京到海口,穿着厚重的衣服出发一路在减少。按照清华大学教授设计的方案,退休后还要为更老的人洗几年衣服才能领社保,犹如寒冬穿着单衣到北京,御寒的衣服不能及时送来,还要在冰天雪地里免费做一段时间的义工,叫我们不担忧未来着实有些难。
身边的故事已经是感同身受,同事的话又勾引起中年之伤感。也算有点傲骨的人,倘使为了一点子尊严丢掉了工作,将何去何从?我可以依旧保留着拼搏的劲头,还得寄望这个社会给予我们中年人多一点宽容,寄望这个国家给予我们中年人一点点放心的保障。
作者:王瑜
2013年12月作于海口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