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huachi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恭王府展出 内联升兔儿爷在列
浏览次数:858

  

秀燕京绝技,展古都京韵。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中华传统技艺精品展“北京月”活动—北京非遗展览在北京恭王府历经近20天展示,即将于明天落下帷幕。精美的展览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其中黄金周期间每天吸引上万人驻足流连。

此次参展的13个项目中,有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灯彩、琉璃烧造技艺,还有“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盛锡福”皮帽等百年老字号,以及北京绒鸟(绒花)、北京绢人、传统药香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长廊装扮得“京味十足”。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各自技艺,精品陈列和详细的图文介绍,生动呈现出老北京的生活之美和文化魅力。为各地游客的北京之旅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

游客们的反馈也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们一些启发。展示琉璃烧造技艺的北京艺苑含馥琉璃工艺品公司负责人介绍,一开始来参加展览,带的都是大物件不方便购买者携带,后来发现游客对微缩筒瓦很感兴趣,赶忙临时烧制了一批送过来。“这给我提了个醒,要让人们对传统琉璃感兴趣,还得从小物件儿一点点儿开始。”这位负责人说。盛锡福皮帽、北京珐琅厂等则把这次展示当作一个窗口,介绍了很多感兴趣的游人前往总店或公司深入了解制作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每天都有师傅在现场纳鞋底,精湛的技艺让很多外地游客啧啧称赞,很多人还询问公司网上商城地址,准备当长期“粉丝”。

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说着一个城市的身世与灵魂,是深刻领略京味儿文化的独特方式。抢救、保护、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展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尝试,对进一步加强全民保护传统技艺的文化自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参展项目介绍

北京灯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北京灯彩融汇全国各地灯彩之精华,形成了极为鲜明的艺术特色,有着一套世代相传的工艺技巧。灯彩的制作技艺包括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字画的凝聚等。灯彩大多选用竹木、藤柳、绫绢、绸缎、金属、纸张、玻璃、丝穗、陶瓷、玉珮、兽角、牙骨、羽毛等原料制成。北京灯彩作品主要有纱灯、宫灯、走马灯、立体动物灯、金属灯、料丝灯等,材质精良、形式多样、精工细作、题材丰富,艺术效果堂皇富丽。

景泰蓝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景泰蓝制作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扎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综合了青铜工艺和珐琅工艺,继承了传统绘画和金属錾刻工艺,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传统。景泰蓝制品造型典雅,纹样繁缛,色彩富丽,具有宫廷艺术的特点,给人以“圆润结实、金光灿烂”的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聚元号弓箭铺创于清初,是清朝皇家御用兵工厂。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承袭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优良传统,弓的主体内胎为竹,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两端安装木质弓弰。制作一把弓需要以上百件专用工具对二十多种天然材料进行纯手工加工,历经200多道工序,历时三四个月。制箭步骤主要包括调杆、打皮、刮杆、安装箭头和尾羽。聚元号生产的弓箭制作精良,画工优美,第八代传承人杨瑞林的作品曾于民国初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琉璃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琉璃,古代称溜离,药玻璃,是一种用铅作助熔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低温釉器。元代初年在门头沟琉璃渠村设立琉璃官窑,琉璃烧制技艺传入北京,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琉璃渠窑厂按清工部规制烧造琉璃,这一规制一直被视为标准官式烧制法。一件琉璃制品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原料粉碎、淘洗、配料、炼泥、制坯、修整成型、烘干、素烧、施釉等二十多道程序,前后十多天的时间。琉璃渠村的琉璃烧制技艺精巧考究,其制品色泽艳丽、持久,造型独特,装饰精巧,其用途以建筑专用为主。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盛锡福”于1911年由刘锡三在天津创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北京开展经营。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加工制作一顶皮帽通常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要求精细异常。配活时需原料精良,毛的倒向、长短粗细、颜色、软硬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可用顶刀、斜刀、月牙刀、鱼鳞刀等多种刀法;缝制时,需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面皮要缝对缝、十字平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复杂严格的制作程序使得盛锡福皮帽外形端雅大方,做工考究精致,戴着轻软舒适。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创始人为赵廷。内联升千层底布鞋,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精选纯棉、纯麻、纯毛礼服呢等天然材料,工艺严格,技术独特,做工精细。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需经过九十余道工序,使用近四十种工具,其技艺特点可归纳为工艺要求高,制作工序多、纳底花样多、绱鞋方法多、布鞋品种多。

毛猴制作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毛猴”又名昆塑,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取蝉蜕的头做“毛猴”的头,取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即辛荑做“猴”身,用蝉蜕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原料几乎全部出自天然。通过制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以物代猴,以猴代人,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通过毛猴的各种肢体语言,再现中国市井文化;同时蕴藏丰富的幽默与诙谐,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记录人生百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彩塑京剧脸谱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京剧脸谱吸收了众多剧种脸谱特色衍生而成,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化妆手法。彩塑京剧脸谱,是完整的人物胸像。佩戴盔头,髯口,并将服装表现出来,取材于京剧,结合塑、绘等艺术手法,以不同的脸谱色彩寓意不同的戏剧人物性格。北京彩塑京剧脸谱源于清末民初一位桂姓没落八旗子弟,后经李荣山、汪鑫福、唐景琨、杨玉栋等艺人不断传承与发展。其中脸谱杨(杨玉栋)的彩塑脸谱是完整的人物胸像,佩戴盔头,髯口,并将服饰表现出来,力求完全再现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风采神韵。

北京绒鸟(绒花)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绒鸟,和绢人一样,是北京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有小鸟、小兽、昆虫等一千多个品种。北京绒鸟是由绒花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用蚕丝作材料,经过染色、批、拴、剪制、贴合、整形等三十多道工序完成。

北京绢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北京绢人是以雕塑刀、毛笔、画笔等为工具,运用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以精细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的立体人形艺术品。因其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服饰均以上等丝绸、纱绢做成,故名“绢人”。北京绢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精致细腻,形象多姿多彩,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风格。

彩塑“兔儿爷”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北京“兔儿爷”作为中秋节的时令玩具,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曾是旧京城中秋节的标志。兔儿爷不仅是供给儿童娱乐的泥塑玩具,还是融人、兽、神三者为一体的偶像。彩塑“兔儿爷”的主要特征是以泥做胎,遍施彩绘,兔首人身,一幅武将之装束。其制作工序包括搓、揉、挑、捏、印、拍、剪、色、贴、镶、划、板、插等,其技艺手法讲究夸张、简练,作品讲究对称、平衡,色彩对比强烈,古朴凝重。

传统药香制作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北京传统药香制作技艺秉承中国传统香修制工艺,已在民间传承上百年。其制作严格遵循古香方和传统工艺,包括选料、粗加工、称药、五法去毒、研磨、炮制、配伍和料、捣料、揉料、风干、去性与窖藏包装入盒等,主要炮制方法包括蒸、煮、炒、焙、炙、炮、煨、浸等。所制传统药香均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和可再生的珍贵树木及部分传统动物香为原料。传统药香具有祛病除邪、防病保健、养神益智、杀菌消毒、灭霉驱虫、净化空气等功效。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北京一得阁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为谢崧岱。一得阁墨汁主要由炭黑、骨胶、冰片、水和防腐剂等制成。炭黑经过箩筛与融化的骨胶液搅拌成膏,加入冰片和防腐剂、辅料等经过研磨轧制后,与开水搅拌成汁,存入铜皮大缸48小时,灌入瓶中方成成品。一得阁墨汁的主要特点是墨迹光亮,耐水性强,书写流利,写后易干,不湮纸,不褪色。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