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陌生人生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企业刚评“十大品牌”就倒闭 乱象提醒重建公信
浏览次数:677

  

    记者近日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时发现,“十大品牌”已成为商家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但给出“十大品牌”称号的单位却并不一样。业内人士称,这类评选大多事前没标准,事后没监督,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收钱发证。有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过几年就倒闭了。(10月7日《新京报》)

  版本不一、出处迥异、“只要给钱,都能评上”……“十大品牌”的种种乱象,让人想起此前被“判了死刑”的“驰名商标”。可以预见,按目前的情况,“十大品牌”的结局一定不会比“驰名商标”好到哪去。

  话虽如此,也应看到,“十大品牌”评比乱象背后存在的“现实需求”。毕竟,企业做产品、“酿好酒”无非是为卖钱牟利,“十大品牌”、“驰名商标”要是能起到广告的作用,何乐而不为?至于民众,购物消费不就图个价廉物美吗?相比那些玩概念、炒功效的普通营销,“十大品牌”一类的“榜单式广告”无疑具有更强的参考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十大品牌”的评选活动在奶粉、服装、家电、汽车等各行各业遍地开花,甚至连大学都搞起了排行榜,为挤进“十大品牌”不惜争得头破血流、斯文扫地。

  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消费者排斥的是“十大品牌”,毋宁说反感的是竞价排名。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十大品牌”寿终正寝,保不准又会冒出个别的什么评比。毕竟,不管你承不承认,消费者、企业的“需求”就摆在那里,而需求催生供给不正是市场、社会最基本的规律吗?

  问题是,如何才能确保“十大品牌”评比流程的公平、公正,换言之,谁来评比才最公正?从“十大品牌”的实践看,单纯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显然行不通,结果只能是令评比沦为一场“买卖”。那么交给政府行不行呢?恐怕也悬,否则“驰名商标”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至于专家的建议,“由第三方机构发布品牌榜单”,看似很不错,只是,在当今这个“潜规则”横行的社会,又让我们到哪里去找一个能令各方信服的第三方机构呢?

  不得不说,相比整顿“十大品牌”的评比乱象,这或许是个更为严重、更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乎某项评比活动能否“长命百岁”,更涉及我们这个社会的互信重建与底线坚守。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