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eijie. > 查看日志
查看日志:"美丽中国"离不开"非遗表情"
浏览次数:444

  

“七夕”古称七巧节,2006年就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浪漫经济”效益逐年显现,在今年形成了暑期消费市场的一个高潮。由此,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景。这里所说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除了生态文明、山川秀丽,实际上也包括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等内涵。之所以这样理解,是由于“美丽中国”愿景的提出,具有非常具体的现实语境。

面对此情此景,身处此时此刻,应当说,我们对于非遗的保护,必然地多了一份责任,也增加了一重使命。保护非遗,不仅是为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民族特征性和保护文化安全、捍卫文化主权的需要,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也赋予“美丽中国”的建设更为丰富的现实内涵,赋予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以更加紧迫的责任感与更为崇高的使命感。

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也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讲,非遗保护的实践诉求,就是通过唤起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信,维护文化自尊来激发文化自豪,实现文化自立,走向文化自强,进而重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时代的全新文化价值观,引导人们科学而又美好地生活。

为此,就有必要引入“美丽中国”的建设以及经典传统的“非遗表情”,以使现代中国和现代的中国人能在非遗传统的滋育及熏陶中确立从容的心态,培育自主的性格,养成自信的气质,重塑美好的品性,找到通向“美丽中国”的路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制,而是深刻的传统弘扬,亦即具有相应的价值选择。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有关于非遗价值选择的相关要求,即“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这就表明,保护非遗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照单全收,而是有所取舍。要通过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培育良好的文化土壤,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就一定要在理论和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在工作和实践层面运用正确的方法论,在操作和实施过程中体现价值的指向性。

总而言之,当下我们对于非遗的保护,实际上也是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品性与美好心灵智慧的传承与弘扬,是对于真正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寻,也是对于“中国梦”的最好与最为切实的响应。“非遗表情”的保护和“美丽中国”的建设,由此成为一幅内涵统一又目标一致的绚丽图景。

 

关于发表博客的说明
博客作为您个人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请您发言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政策,责任自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京ICP备05053801号-1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保留所有版权